最新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汇总18篇).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汇总18篇).docx

最新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汇总18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汇总18篇)编写教案时需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的要求、教学环境等因素。编写教案时要注重教材的选择和使用。范文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创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已知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一、导入。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2、为什么喜欢它?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4、解题:(1)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2)“之”:去的意思。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谁吗?6、黄鹤楼在哪儿呢?师生交流,激起同学们对黄鹤楼的向往之情。二、流利地读诗。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2、认读生字卡片:鹤浩陵辞州孤帆碧惟际每个字读三遍。3、跟好同桌一起再读这首诗,把它读流利。4、认字组词;结合诗中词语,对比古今词义的不同:(1)浩:这里指名字中的一个字;(2)陵:古代多用作地名;(3)孤:联系孤帆来解释;(4)惟:联系惟见来理解。5、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6、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字音、节奏等);再指名读。三、理解诗意。1、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师作上记号。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1)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2)查学习古诗的工具书;(3)求助学习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4、生开始自主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1)烟花:柳如烟,花似锦。(2)三月:阳春三月。(3)下:顺流而下。(4)碧空:蓝天。(5)尽:消失。(6)惟见:只看见。(7)天际:天边。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7、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老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坐着船顺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华的扬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华的扬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黄鹤楼上一直看着看着,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飘越远,慢慢地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边流去。8、老师说的跟同学们讲的有什么不一样呢?9、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想想2、用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这首诗。3、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指名背,生评议,再指名背,齐背。五、拓展赏析。1、师给出一首送别的诗:长江之滨母送别,荆州此去似天涯。立志定要学成归,寸草才可抱春晖。2、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是讲什么的?3、喜欢吗?为什么?4、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揭示谜底,是老师自己写的。5、师小结: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六、布置作业。1、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业?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二1、认识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读熟诗句。一、【导入】背诵古诗大比拼。1、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2、师说诗题,学生背诗。3、师说诗句,学生说诗题和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它堪称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