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do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3.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2.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师:孩子们,在白居易的眼中啊,送别是那一片烧不尽的翠绿野草。而到了高适的笔下,送别又是一种失意之人的劝勉与激励。那么在李白的眼中,送别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师出示课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初读,整体感知(一)明确读诗要求师:请大家认真听老师的要求:仔仔细细地把这首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当中的生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开始。(师板书课题)(二)检测生字预习情况师:诗中有些生字,我们来认识一下。(黄鹤楼孟浩然广陵西辞唯见)(指名学生读,齐读。提醒学生注意“陵”字的笔画。)(三)检测朗读1.读准确师:好,谁来读一遍这首诗。来,孩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五个生字,有两个字是后鼻音,听他有没有读准了。2.读得有节奏(1)师:真好,谁再来读一遍这首诗。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诗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好,开始。(2)师:真好,他是在哪些地方停顿的(怎样停顿的)?(指名2名学生回答,再齐读。)3.读出味道(1)师:孩子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读法.有的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语调平平)。有“送”的味道吗?有“离别”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充满感情)有感觉吗?有味道吗?(2)师:读诗就应该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遍这首诗,争取读出你的感觉,明白吗?好,按自己的节奏读。(自由读,再指名2名学生朗读。)4.初步感知师:真好,孩子们,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一说?三、借助注释,读懂诗意(一)学习第一、二行诗。1.重点解释“西辞”(1)师:好!送别在李白的眼中,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诗,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想一想这首诗在讲什么意思。(2)师:好了,邓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你对这首诗了解了多少。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从前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一件什么事?(板书:事)(3)师: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西辞”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说是“西辞”。)2.重点理解“烟花三月”师:诗中提到的“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板书:烟花三月)谁来说一说?(二)学习第三、四行诗1.师:“烟花三月”就是这样一番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好,诗已经读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请大家认真地看这幅插图,想一想后两行诗描绘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景?(板书:景)2.师:一个“尽”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尽)(“尽”指的是帆船已经消失在天际间。追问:那“不尽”的又是什么?指名2-3名学生读。)3.师:好,一个远离,一个牵挂。孩子们,就是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送别。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这首诗。四、展开想象,读出诗情(一)师范读师: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李白这心灵的送别。(课件播放一段音乐后,在音乐声中有感情朗读。)(二)补充背景,想象写话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李白与孟浩然是一对多么要好的朋友。李白虽被后世称为“诗仙”,名气颇大,但在当时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早就已经诗名满天下,而李白还只是一个的诗坛新人。但孟浩然非常赏识这个后起之秀。李白也极度钦佩孟浩然的人品和诗歌成就,因此两人一见如故,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当他和老朋友孟浩然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都会做些什么呢?(出示幻灯片)请看到大屏幕,请展开你的想象,把你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出示: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李白与孟浩然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李白与孟浩然在暖暖的烛光下,李白与孟浩然在,李白与孟浩然(三)创设情境,想象说话1.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稍作停顿,师朗读。)2.师:孩子们,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4名学生回答,一个学生回答完,带着自己的感觉再读一遍全诗,引导其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