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名居.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各具特色的名居.doc

各具特色的名居.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批注课程语文课题8、各具特色的民居第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学习并积累“骚扰、偏僻、魅力、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蜂拥而至、安然无恙”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内涵。积累语言,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准确的进行叙述和形象生动的描述的说明方法。2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在学习中,结合学校、学生的具体实际,培养学生朗读、观察、表达、想象和互助合作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充分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在小组内整理资料,报告交流,合作探究。争取人人发言,人人有所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用教材的构想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让学生自己充分进行朗读,自己学习,自己感悟。学习不在于点滴不漏,重在有所感,有所悟,因此,本课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理解,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化解疑难,提出新疑,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文章内涵,受到思想教育。批注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2、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二、自主式导读(出示导学提纲)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2、这篇文章在介绍描写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三、互助式解疑1.小组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5.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四、探究式点拨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3.评议4.这篇文章在介绍描写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五、强化式拓展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3.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堂堂清一、注音奇葩夯筑侵蚀黏合剂安然无恙二、指出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1、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2、它们大多为3至6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三、你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呢?说一说,画一画。---------------------------------------------------------------------------------------欣赏图片感受民居特色。齐读课题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再读标画相关词句,书写感受,和同桌交流认识,质疑,汇总,整理信息。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感悟写法。(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一步感受我国的民居特色,积累词句。拓展学习,丰富认知。批注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作业设计1、读记本课新词。2、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