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是你****嘉嘉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简单机械教学反思.docx

简单机械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简单机械教学反思简单机械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简单机械教学反思1在设计本节课时,以生活场景激趣、以问题为切入点、改变以往的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单一授课模式,有机地将小组合作、学生点评、师生互动等结合起来,变“单边活动”为“多边活动”,问题由老师提出,方法、方案由学生自己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对话”、“互动”,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先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漫画,请一位学生以此来即兴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兴趣开始学习本节内容,然后利用一个滑轮能还把钩码提起来?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讲解和演示的情况下,由学生自己摸索着来利用滑轮完成教师的任务,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探究,得出了实验的数据后再学生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这样做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活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了成就感。教学中注意的问题有:1、由于是分组实验在注意学生能力的差别,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实验。而且学生的分析能力也不同,所以实验后要做好总结工作。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理解。2、做实验时由于学生没有匀速拉动测力计读数所以数据的出入比较大,影响了学生实验结果。所以要强调学生匀速拉动测力计。简单机械教学反思2很早就已经结束了这课的教学,因为一直忙于送教、搞教研活动,也没静心下来对这课作必要的小结。本课从自行车上的制动装置入手,作为教学的引点,我觉得安排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简单机械在自行车上的具体运用,也给孩子一个适当的铺垫。我在教学的.时候,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特意从自行车修理店要来了一个自行车的普通制动装置,让学生在真实的实物面前,感知轮轴的运用,感觉效果还是可以的,至于变速自行车的装置,在前有的基础上用图例的方式教学变得顺理成章。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跑到我们学校的车棚里让孩子们自主观察。观察之前我作了必要的指导,主要关注两点:一是观察顺序的指导,二是观察方法的指导。为什么要指导观察顺序?因为我觉得自行车首先要给它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再去寻找部分中自行车上简单机械的具体运用,这样不至于“乱点鸳鸯”,也让孩子系统地知道自行车的结构,因为自行车制动装置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基本会将自行车分成若干部分了。有人会问:你为什么不将前面自行车的制动装置也放手让孩子去实物上直接观察?我觉得第一部分马上让孩子去车棚观察,是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我们的孩子知道简单机械,熟悉自行车,但是要将两者建立起联系,并能将自行车上的各种变形简单机械找出来,似乎拔高了要求,教材故意这样编排,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其次你一下子将孩子带到车棚,教学的调控也是有很多困难的,教学的效果往往不理想。简单机械教学反思3引导学生学了《其他简单机械》一节教学。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思考1、动(定)滑轮的区别。2、通过13.5——3实验,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关力的三要素有什么特点为。3、试着画出动(定)滑轮的支点、力臂。接下来我讲三层:1、动(定)滑轮的区别。2、动滑轮可以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两个要素)3、画出动(定)滑轮的支点、力臂。从由几段绳子吊着重物入题,讲用力情况。接下来再从力臂上讲为何会省力,省多少的力。并要求学生练习画滑轮。(有近1/4的学生开始照着画都是错的)。学生理解得很清楚。还特别强调了力F=1/nG总,如果忽略动滑轮重就是F=1/nG。再让学生学滑轮组。设计了两个问题:1、结合动(定)滑轮的特点为,能否设计出又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滑轮组合来。(实际情况是约1/5的学生会画,还有几个学生是让滑轮并列的.横着挂)。2、一个滑轮组由几段绳子吊着物体,那每一段绳子承担物重的几分之一。现在想用物重1/4的力来拉物体,该如何组装滑轮组?老师再讲:1、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分成两种绕法,分别让学生画出图来,老师还检查学生画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照葫芦画出瓢来的。强调绕绳子时一定要从固定端开始画起。2、示范了由三个定滑轮和三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提升重物。再次让学生画图。学生这次学得还不错。这次教这一节内容我感觉还不错,是因为我认为这次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了学生能接受的实际的情况,并使本节知识尽可能与前面知识建立起联系。其实最开始的备课并不是这样的,但在我走进教室那一瞬间决定把课设计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