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练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练习教学设计.docx

语文练习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练习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练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练习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练习3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查字典。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查字典;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教具投影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指导完成第1题1、读准字音。2、独立完成写词语。3、同桌互查。订正。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二、指导完成第2题。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2、集体交流。3、独立填表。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三、指导完成第3题。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1)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2)读句子,理解语意。(3)选词填空。(4)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3、质疑问难。四、指导完成第4题1、读题,明要求。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3、比较哪个更确切。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五、作业:《作业本》第1-4题。第2课时一、指导完成第5题。1、读题,明要求。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4、交流。5、小结:扩句的意义。二、指导完成第6题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共产党员买车票的事。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共产党员?”(2)这位共产党员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三、作业:《作业本》第5题。教学后记语文练习教学设计篇2训练目标:1.用钢笔描红。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3.词语搭配。4.依照拟人手法造句。5.熟记成语。6.读读背背三字经。7.口语交际;水里的火山。8.学写毛笔字。训练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用钢笔描红。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3、词语搭配。二.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2.指导。(1)指名读句子。(2)理解句子的意思。(3)指导学生看清行款布局及每个字的间架。3.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性练习。(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2.指导。(1)认识部首:攵。(2)生看图,师提问:第一竖排有什么特点?第二竖排有什么特点?第三竖排有什么特点?(3)集体交流。(4)学生说一说属于这些部首的字。3.练习:在表格中填写分别属于这些部首的字。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同座位互相大声朗读所填的字。(三)教学第三题。1.审题。2.指导。(1)用小黑板出示竖线左边的词语.(2)指名读词。并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表示动作)(3)用小黑板出示竖线右边的词,(4)指名读词,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说明怎样动作)(5)将可以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6)将搭配好的词语读一读。(7)教师归纳搭配词语的方法步骤:一读,二想,三画线。3.练习。(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画线的方法完成竖线右边的词语搭配。(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4.反馈。(1)讨论自练情况,确定正确答案。(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3)同座位互查练习的情况。(4)让学生朗读搭配好的词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依照拟人手法造句。2.熟记成语。3.读读背背三字经。二.教学过程:(一)教学第四题。1.审题。2.指导。(1)出示第一组的两个句子,指名学生朗读。(2)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3)师启发学生:两个句子用词不一样,但句子的意思一样不一样呢?(4)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但用词不同,请同学们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个句子写得好呢?为什么?(5)练习朗读句子。3.练习。(1)出示第二组的两个句子。(2)学生自己朗读比较。(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4)出示练习题:出示句子:(根据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