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docx

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学英语教学不断改革,合作学习策略已成为一种热门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共同协作完成任务,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协助等方式来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策略以其强调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和社交交往等特点,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针对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界也出现了一些争议。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策略在促进学生彼此合作、提高课堂氛围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可是其他教师则认为合作学习策略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领导能力不足、自主性差和知识的一致性不足等问题。面对这些争议和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探索如何更好的应用合作学习策略,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二、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1.研究问题:(1)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2)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2.研究目标:(1)探讨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方法。(2)探究合作学习策略对中学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3)为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指导意见。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文献综述阶段,将会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以收集、整理、分类、分析和总结所有有关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的研究文献,包括中学英语教材、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调查报告、实验研究等。在实证研究阶段,本研究将通过实验课等多种形式进行,以检验本研究的假设和论点,了解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的最佳应用方法和策略。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结果:(1)探索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及其效能;(2)发现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3)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为中学英语教师在实践中合理地、科学地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提供依据。五、研究进度本研究的进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阶段一(2021年11月—2021年12月):进行文献综述,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2.阶段二(2022年1月—2022年2月):针对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制定实验方案和调查问卷;3.阶段三(2022年3月—2022年6月):开展调查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4.阶段四(2022年7月—2022年8月):根据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论文写作及修改,整理终稿。六、参考文献Almasi,J.F.,O’Brien,D.G.,&Hirai,A.(2012).Collaborativestrategicreading(CSR)asaneffectiveapproachtohighschoolEnglishreadinginstruction.Reading&WritingQuarterly,28(2),147-175.Barkley,E.F.,Cross,K.P.,&Major,C.H.(2014).Collaborativelearningtechniques:Ahandbookforcollegefaculty.JohnWiley&Sons.Johnson,D.W.,&Johnson,R.T.(1994).Learningtogetherandalone: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individualisticlearning(4thed.).Boston:Allyn&Bacon.Roschelle,J.(1995).Learningininteractiveenvironments:Priorknowledgeandnewexperience.Machinemediatedlearning,173-190.Wang,L.,&Wang,D.(2013).TheimpactofcooperativelearningonEnglishreadingandspeakingabilities.TheoryandPracticeinLanguageStudies,3(5),84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