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精编.docx
上传人:努力****元恺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精编.docx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5篇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取值常用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21、几何概型的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4、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比较:一方面,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即试验结果是可数的;而几何概型则是在试验中出现无限多个结果,且与事件的区域长度(或面积、体积等)有关,即试验结果具有无限性,是不可数的。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试验结果都具有等可能性,这是二者的共性。通过以上对于几何概型的基本知识点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其要核是:要抓住几何概型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两个特点,无限性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可以是无限的,这是区分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关键所在;等可能性是指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这是解题的基本前提。因此,用几何概型求解的概率问题和古典概型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同属于“比例法”,即随机事件A的概率可以用“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所占的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等”与“试验的基本事件所占总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等”之比来表示。下面就几何概型常见类型题作一归纳梳理。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3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2)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解释说明: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且为数列的平均数。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推论公式: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若m,n,p,q∈N_,且m+n=p+q,则有am+an=ap+aq,Sm—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基本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2和÷项数—末项末项=2和÷项数—首项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4一、直线与圆: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3、直线方程:(1)点斜式:直线过点斜率为,则直线方程为(2)斜截式: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A1/A2=B1/B2注意检验(2)垂直A1A2+B1B2=0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线与的距离是6、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相离②相切③相交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二、圆锥曲线方程:1、椭圆: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P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