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书学论坛QINGSHAONIANSHUFA编者按:陈介祺既是陶文的发现者、收藏者,也是颇有贡献的研究者。陈氏对收集的陶文随拓随释,或略作题记,或记明出土地点,还对大部分陶文予以较准确的断代,后人深入研究陶文提供了重要的奠基与参考。本文选自刚刚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印学研究》(第二辑·陶文研究专辑,吕金成主编)。陈介祺与陶文的发现、收藏及研究陆明君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划符号角度关注历史遗存,陶片、封泥、在昔,金有钟鼎彝器,石有碑碣墓和文字都是附着在陶器上的,陶砖瓦文字遂成为收藏与学术研究志,其旁支逮于镜、兵、玺印、泉器文字虽不成体系,但无疑是早的重要部分。币、砖瓦、造像、封泥。自宋至满于甲骨文而产生,又绵延于秦汉在陈介祺之前,虽然陶文已清,时历千载,有专家之访求考的重要的文字遗迹。陶文不仅是经开始有人关注,如成书于道光定,汇其品物着于录者,仅此已研究古文字的重要资料,同时具十七年(公元1837年)马星翼所著尔。陈簠斋出,悟古器物出土之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尤其对古代《邹县金石志》中即有出土陶文的地,多在周汉两京,又悟东周而后社会制度、史地及官私手工业的记载,但仅是作为一种文字现象列国及七强故都,埋藏者应富,乃研究,可补文献之阙佚。王国维将的披露,人们对陶文尚未能认识。募工人趋临淄,访齐之古城,并力陶文比作甲骨、彝铭,足见其对陶而真正意义上的陶文的鉴定与发发掘,果大得残陶。有文字之陶现文价值的推重。而首开陶文的价现,始自陈介祺。一直致力于古陶于人间,列入金石学,陈氏为其创值发现,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文字文研究的高明先生在《古陶文汇者。”遗迹而进行收藏、研究,开创了这编》序中说:“古陶文是继商周时陈介祺发现陶文之年代,前一学科的即是陈介祺。陈介祺代铜器、玺印、货币、石刻文字之辈学者多认为为光绪二年(公元(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后,在古文字研究领域中出现的1876年),乃是根据簠斋尺牍所山东潍县人,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另一分支。此一分支学科的开拓断。李学勤先生曾在题为《吉金拾家、收藏大家。者是山东潍县学者陈介祺。”李学零》的拓片册内见簠斋手跋陶文勤先生亦称:“最早鉴定和收藏陶拓本一纸,题为:“瓦器残片出潍一、陶文的发现文的是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据之东,甚古,有印文曰‘陈□’,当我们见到的陈氏手迹,他开始访是陈氏之族,□字不可识。同治壬清代中期以后,金石学进入获陶文在清同治壬申,即公元申五月六日己丑,得之于姓。”从了鼎盛时期,并由此开启了学术1872年。这比甲骨文的鉴定早27而将簠斋发现陶文之年代定为壬新境,所以王国维《观堂集林·沈年。”(李学勤《山东陶文的发现和申,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中称“而道咸着录》,载《齐鲁学刊》1982年第(李学勤《山东陶文的发现和著以来之学新”。而清代金石学正是5期。)陈氏于陶文的鉴定发现,无录》,载《齐鲁学刊》1982年第5从陈介祺等开始,突破了“金”、疑是古文字学史上的重要之事。期。陈继揆先生陈继揆1921—“石”质地的局限,从文明信息的王襄《古陶残器絮语》:“金石学之2008,陈介祺嫡六世孙,天津师范44书学论坛2011·1大学历史系教授,陈介祺史料的字所全多矣”(《簠斋尺牍》(五册书》作集解,论者谓其隐然以伏主要整理与研究者)又证之曰:“余本),光绪三年八月廿五日致吴大生自喻。今吾簠斋兄年已六十余翻检旧册,亦得同年(同治十一。)矣,久以传古是任,所藏先秦彝年)题跋一纸。始得之陶片,抑有经簠斋倡导,古陶文引起学器富甲海内。兹复于荒郊瓦砾之田陈氏之印记,系得自同邑于姓,者们的重视,遂有潘祖荫、王懿中,淘掘残砖碎甓,遂使数千年出土于齐国大邑即墨故城遗址。荣、李山农、王念亭等竞相寻求,前古文奇字,为祖龙所未劫,许忆余幼年时,见拓片箱内,此陶片各有所获。簠斋于光绪七年(公元氏所未录,欧阳、赵、薛所未得之拓本特多,先人之珍重,可以想1881年)“祀灶后一日”曾记:“自见者,一时并大显于时,天之未见。”(陈继揆《簠斋论陶序》,载余得三代古陶后,都中潘伯寅司丧斯文,特畀公以康强聪吉之《文物天地》1994年第5期;并见寇、济东道李山农、东武王念亭争年,以扩此继往开来之学,此又《簠斋论陶》,文物出版社2004年收之。近伯寅渐不收,山农归粤,非退谷所能同日而语也。”(吴云:版。该书为陈继揆先生辑录。)因念亭需次保阳,又将渐渐归余。三《两罍轩尺牍》卷九,光绪十年潘此,陈氏发现陶文可确定为同治代文字,千余文、数百文可得一片祖荫序刊本。)十一年。数字,岂非至幸。瓦砾满几,古致陈介祺于陶文方面的开创性陈介祺发现陶文,欣喜若狂,穆然,洵于野老为宜。古人有知,之举,源于他强烈的文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