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思考[摘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都是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与传布民主共和观念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着重从一些新的视角出发,从更宽广的视野、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来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关键词]:辛亥革命,历史意义,1911年在中华大地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随后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1912年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百年过后,人们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直争论不已,有的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窃取了,有的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因为它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以意义重大,其实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是很全面,下面我们将用一种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思维来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看,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的革命。这是因为,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辛亥革命是由现代政党领导的、有明确政治纲领的革命,同时它还提出了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往农民起义的革命目标。这个政党就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这个政治纲领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同盟会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它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新的革命目标就是反帝反封建,也就是三民主义所表达出来的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现代政党、政纲和新的革命目标是以往革命所没有的,却是后继者共同的特征。第二,从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看,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开端。所谓转折点,就是以辛亥革命为标志,中国的政治发展在政治形态上,由皇权政治转向政党政治;在政治制度上由封建帝制转向民主共和;在革命的政治目标上,从改朝换代转向建立、建设民族民主国家。这种政治诉求和历史实践的差异,正是前现代政治与现代政治的根本区别。第三,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小农社会,这个社会的特征是:以农业和乡村生活为主,社会发展缓慢;社会结构相对简单;行为受习俗而非法律所支配;人们对社会的参与程度不高;男子始终处于社会的统治地位,等等。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生活方式的都市化、日常生活的世俗化、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交往方式的多样化,等等。以这样一些特征来标识,可以看到,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辛亥革命后,各种社会运动蓬勃兴起,社会进步明显加快。第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或者说工业化也是始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再次.辛亥革命还推动了实业主义。人们认识到必须实现工业化,国家才能够富强。在共和国的摇篮期,确是呈现出兴办产业的热潮。此外.辛亥革命冲击了现存社会秩序,为后来的变革开拓了道路。有学者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实际上始于辛亥革命。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就是在农商会注册的新工厂数。1911年,注册申请成立的工厂是11家,1912年就猛增到了49家,1919年为91家。黄金时代的注册数不及1912年的一倍,而革命后的第一年的注册数却是前一年的四倍。一些大的民族资本集团,比如荣氏集团、张謇的大生集团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成立、发展起来的。第五,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过程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也是不容抹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讲究纲常,而君臣关系又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包括旧礼教和旧道德在内的正统文化的总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帝制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了巨大冲击,并为新文化运动、为文学革命的兴起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新文化运动,就没有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并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研究思想文化不应局限于思想文化本身.而应联系诸如政治等其他因素来考察。尤其是大的政治运动。它在思想文化上所产生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史方面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它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为社会注入了崭新的思想意识:其一,自由平等意识;其二,民主共和意识;其三.法制意识;其四,独立、自尊、自爱、自信的个性意识。戳穿了君权神授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