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总复习.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年级古诗总复习.doc

六年级古诗总复习.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古诗总复习(一)一、在横线上填上诗句与人名,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分别用上“银装素裹、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浩如烟海、尽收眼底、由衷”等词。1、我国的古诗(浩如烟海),读了高鼎写的《村居》中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春天的风光(尽收眼底);我们自然就想到了赞美春天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读到夏天,我们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杭州西湖的独特风光。提及到秋天,“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点出了秋天的无限风光。在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你更会(由衷)地赞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真把冬写绝了。2、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味无穷),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回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友人离别之情。他还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成为借景抒情的名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按要求填空1、在《登鹳鹤楼》《望庐山瀑布》《塞下曲》这几首诗中,常用来说明“站得高,看得远”的诗句是写的诗句是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运用夸张手法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没在石棱中。平明寻白羽2、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3.搞好西部开发,重要的是做好退耕还林,以期在西北沙漠中兴起绿洲,在戈壁中出现草原,再现《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4、“时值清明,客居外地的人难免生出思乡之情,绵绵的春雨,更惹起行旅之人的愁绪”相对应的诗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杜牧的《清明》。,路上行人欲断魂。它出自唐代5、.古诗词中描写秋季景色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两句: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三、对诗句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欲穷千里目,10、但愿人长久,11、起舞弄倩影,12、少时不识月,13、明月几时有,14、床前明月光,15、野旷天低树,更上一层楼千里共婵娟何似在人间呼作白玉盘把酒问青天疑是地上霜江清月近人。。。。。。。16、月落乌啼霜满天,17、峨眉山月半轮秋18、问渠哪得清如许,19、不畏浮云遮望眼,20、接天莲叶无穷碧,21、何当共剪西窗烛,22、一年好景君须记,23、南朝四百八十寺,江枫渔火对愁眠。,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有源头活水来只缘身在最高峰映日荷花别样红却话巴山夜雨时最是橙黄橘绿时多少楼台烟雨中。。。。。。。。。2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25、绿荫不减来时路,26、水晶帘动微风起,添得黄鹂四五声满架蔷薇一院香四、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写上序号)⒈《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④)。①孟郊②高适③白居易④杜甫⒉我国著名作家谢婉莹的笔名“冰心”一名出自古诗(②)①别董大②芙蓉楼送辛渐③乌衣巷④凉州词⒊“姑苏城外寒山寺”中“姑苏”是指(②)①杭州②苏州③徐州⒋《山行》描绘了(③)的景色。[①春季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①《竹里馆》②夏季④)。③秋季④冬季②《芙蓉楼送辛渐》③《鹿柴》④《使至塞上》②)。⒍被称为“易安居士”的诗人生活在(①唐朝②宋朝③清朝④明代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李白的(①《静夜思》②《望庐山瀑布》④)。③《赠汪伦》④《早发白帝城》⒏成语“万赖俱寂”出自古诗(①《题破山寺后禅院》①)②《夜雨寄北》③《春夜洛城闻笛》五、判断题(在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1、《渔歌子》的作者是宋朝张志和。(×)2、《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