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近百年来大规模的开发使得这个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问题突出,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短期过度的开发,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20世纪初期中期日俄殖民者对铁矿,煤森林的掠环境夺,对东北资源造成极大破坏[8]。建国以来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基地,大规模的工业开发与污染使得本地区资源消耗极大,环境破坏严重。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报告显示,东北的环境到了不可恢复的临界。主要有以下问题:2.1森林采育失调,可采森林资源枯竭,生态功能严重衰退。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大兴安岭林区,根据1988年的资源普查结果与开发前的资源调查资料比较,有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由开发初期的639万公顷减少到538万公顷,减少15.8%,森林覆盖率由76%下降到64.7%,森林资源赤字已达1.34亿立方米。森林资源质量也迅速下降,疏林地面积由23.4万公顷增加到62.6万公顷,增加1.7倍,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危机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小兴安岭林区由于超采过牧,森林面积锐减。山地和丘陵森林过伐面积大,采育失调,林分质量下降,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明显降低。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的森林,由于集中过量采伐,每年的森林消耗量大于生长量2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面积、蓄积量、覆盖率均在减少。例如1962年森工企业区内的有林地为280万公顷,覆盖率为84%,到1975年,有林地减为277万公顷,覆盖率下降到80.5%。湿地大幅度萎缩,生态功能退化。人为因素是造成东北湿地面积大幅度萎缩退化的主导因素。人们直接开垦湿地,抽取地下水灌溉,导致周边湿地萎缩退化;一些水利工程不合理的蓄水、引水,使得下游来水量减少甚至河流断流,从而使湿地失去水源补给而萎缩。同时,东北地区连续6年干旱,水资源偏少是造成东北湿地面积大幅度萎缩退化的自然因素。2.2黑土水土流失严重,质量恶化。受人类对土地过度垦殖及不合理耕作利用的影响,水土流失正在成为制约我国东北地区耕地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在对历史资料甄别与整理的基础上,分析近代以来东北3省区人口、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的演变.结果表明:到20世纪中期,东北地区人口压力达到60~70人/km2,伴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林草湿地被垦殖,森林覆盖率降到30%,垦殖率达30%,流域的土壤以及近海海域也已受到污染,广大农村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流域的土壤以及近海海域也已受到污染,广大农村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9]。区域性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东北平原西部土地荒漠化严重东北平原西部土地沙漠化面积约72280.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2.2%。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土地沙漠化面积迅速扩大,平均每年以1.5%~3.7%的速度递增;自90年代以来,沙漠化呈现出逆转趋势,但就总体而言,沙漠化发展仍然大于逆转。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不仅制约着当地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周围和毗邻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而且已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存。东北平原西部荒漠化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有物源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后者有草原超载过牧、滥垦、滥伐滥櫵、乱挖,河流上中游修建水库等原因,以及冻融作用的特殊原因,致使荒漠化形成和发展。2.3污染问题严重。松辽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松花江、辽河的干支流和部分湖泊水库污染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集中饮用水源质量。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大城市和石油化工、冶金、造纸、酿造、医药等行业作为防治水污染的重点。大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突出。工业有毒气体不经处理排放,污染空气,期中二氧话硫导致酸雨形成,使得该地区气温发生变化,目前东北地区气温普遍升高[10].2.4资源型矿山问题严重。东北地区拥有一批结构单一的资源型城市。一方面,这些资源型城市在经历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后,大都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11]。目前,大庆油田的可采储量只剩下30%,仅有7.45亿吨,到2020年年产量只能维持到2000万吨左右;辽河油田原油开采已动用探明地质储量的77.1%,天然气则已动用了82.6%,油气产量明显下降。黑龙江省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等4大煤炭生产基地现已面临煤炭资源枯竭或大量关井的局面。辽宁省在未来10年内现有35座国有重点煤矿将报废11处,煤炭生产量将大幅下降;铁矿石主要矿山如鞍山、大孤山、眼前山、歪头山等也均处于矿山开采后期阶段,生产能力逐年下降。另一方面,这些城市大都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缺乏接替产业,大都面临着沉重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就业转移压力。东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尽管经过100多年高强度的开发,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后果,但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仍具有较强的可恢复性。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环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