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0卷第2期中国生态农业学报VO1.10NO.22002年6月ChineseJournalofEco—AgricultureJune,2002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研究进展王生荣朱克恭(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210037)摘要筒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的研究现状,特别对系统性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理及信号传导机理进行了评价,展示了新的化学诱导物质的应用研究状况与前景。关键词植物系统抗病性诱导机制Advancesofresearchonsystemicacquiredresistanceinplant.WANGShengoRong,ZHUKe—Gong(CollegeofResourceandEnvironment,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210037),CJEA,2002,10(2):32~35AbstractThispaperdealswiththeadvancesinresearchonplantsystemicacquiredresistanceinrecentyears.Thephysi—ologicalandbiochemicalmechanismsandtheprocessofsignaltransductionhavebeenreviewed,andtheapplicationofthenewchemicalinductorispresentedKeywordsPlant,Systemicacquiredresistance,Inductionmechanism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是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一种主要特性,即指植物经过弱毒性或另一个病原物的接种或一些化学物质诱导,经过7d左右后被接种的植物产生新的、广谱的系统抗性,从而对病原物再次侵染以及其他病菌的侵染均具有很强的抗性,该抗性水平可扩展到整个植株,故称为系统获得抗性。该现象于1901年由Ray和Beaverie在研究葡萄灰霉菌时发现,他们将Botrytiscinerea的1个弱毒菌株土壤处理或注射到秋海棠植株的不同位点都诱导了植株对相同病原菌的系统抗性,当时称之为获得性免疫。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的研究已引起普遍重视,诱导和维持其机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植物保护化学物质,促进植物抗病遗传工程的发展,故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研究成为国际植物病理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协作攻关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其发生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其研究深度已涉及到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信号传递的机理、信使物质的种类、基因的转化、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研究对象从双子叶植物到单子叶植物;诱导激活剂从最初的生物诱导剂到目前的种种化学诱导剂,人们在研究其信号传递机理的同时,正致力于化学诱导剂替代杀菌剂的可能性研究,以减轻大量使用农药给环境和食品造成的污染,尤其是将其广泛应用于大田生产中的前景十分乐观。1国内外研究概况自1933年ChesterK.首次发表关于“植物的获得生理免疫”一文以来,已有一些作者对其进行综述’’’“。其中关于烟草的系统获得抗病性研究最多,不同学者对其抗病毒、抗真菌和抗细菌性均进行了系统研究,如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抗眼斑病(Cercosporanicotianae)、抗黑胫病(Phytophthoraparasiti—ca)、抗霜霉病(Peronosporatabacina)、抗细菌野火病(Pseudomonassyringaepv.tabaci)等,并找到病程相关蛋白和系统获得抗病性基因编码蛋白。用烟草茎部注射烟草霜霉菌(Peronosporatabacina)孢囊孢子,同时叶片接种烟草花叶病毒,可诱导产生烟草对霜霉病和病毒病的系统抗性。用0.1g/kg的乙酰水杨酸处理烟草,发现叶面喷施只保护处理过的叶片抗霜霉病和烟草花叶病毒,但茎部注射时则诱导了对烟草花叶病毒的系统抗性。研究2种病原诱导系统获得抗性的生化机理,发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增强,与诱导抗性呈正相关。Ajlaneta1.(1992)报道,烟草花叶病毒诱导的烟草系统获得抗性对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均产生广谱抗性。据KucJ.和Richmond“研究,黄瓜局部接种烟草坏死病毒(TNV)、细菌性角斑病(Pseudomonaslanchrymans)或瓜类炭疽病(C.1agenarium)均可诱导植株在几天内产生广谱系统抗性,可抗包括真菌、细菌*甘肃省科技厅中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收稿日期:2000—10—12改回日期:2000—12—28第2期王生荣等: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研究进展33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