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化学概念对象和方法生物化学是一门相对年青的科学,但也是发展最快的科学之一。我们在这里回顾它的历史,看看它的现在,展望它的未来,是很有必要的。第一节本学科历史大致分三个阶段,但互有交叉:一、叙述(静态)生物化学阶段:1829年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法国盖·吕萨克)。1831年首先发现细胞核(英国罗·布朗)。1835年提出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和催化剂概念,证实催化现象在化学反应中是非常普遍的(瑞典柏齐力阿斯)。1848—1849年发现脂肪伯胺、仲胺、叔胺,其性质类似于氨,并从而证明氨的最简化学式。(法国沃尔茨,德国奥·霍夫曼)。1850—1855年发现肝脏有合成肝糖的功能,并分离出肝糖(法国贝尔纳)。1851年用甘油和脂肪酸合成油脂,发现酵母可转化醣为醇(法国拜特洛)。1857年证明乳酸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法国巴斯德)。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一文,提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奥地利孟德尔)。1869年从绷带浓血中分离出去氧核糖核酸即DNA(瑞士米歇)。1877年,德国Hopp.Segler首次提出了“生物化学”术语。他对生物组织进行了大量研究,第一个获得了蛋白质结晶。1882年,德国Fischer确定了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并成功地用化学方法合成了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肽。他对酶也有祥细的研究,还首先确定了嘌呤和嘧啶的结构等。所以后人称之生物化学的奠基人。1884—1885年,证实细胞核是遗传的基础(德国赫脱维奇、斯特劳伯格、克里克尔、魏斯曼)。1890年人工合成葡萄糖,指出糖有D、L两种,生命组织中的都是D型。确定了嘌呤的结构(德国埃·费歇)。1892年,发表有关烟草花叶病的论文,首次发现病毒(俄国伊凡诺夫斯基)。1897年,从磨碎的酵母中分离出一种酵素,开创了酶的研究(德国布希纳)。重点(第一阶段):二、动态生物化学阶段1897年,Buchner氏兄弟发现糖发酵转变为乙醇和C02可以不在“活生物体”作用下进行。此成为研究细胞内代谢过程序幕。1905年英国科学家哈顿开始认识磷酸基在生物化学各领域中的重要作用。1907年德国科学家艾·费歇,经过五年研究,证明蛋白质是由简单的氨基酸相连而成,首次人工合成由十八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这是蛋白质结构与合成的开始。1909—1929年发现核糖(五碳糖)存在于某些核酸中,发现脱氧核糖,它存在于另一些核酸中,认识到核酸就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这两类(美籍俄国人勒温)。1910—1926年确定醣类具有五环糖和六环糖两种基本结构(英国霍沃斯)。1926年,Sumner首次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1926年首次制成结晶的尿素酶,开辟了酶化学发展的道路(美国萨姆纳)。1929年发现三磷酸腺苷(ATP)(德国罗曼)。1932年,Krebs提出鸟氨酸循环。1935年首次提纯烟草花叶病毒,并获得病毒体的结晶体(美国斯坦来,英国鲍登)。1937年发现三羧基循环即Krebs循环(英籍德国人克勒勃斯)。明确维生素参与辅酶部分而发挥生化功能(美国爱尔维杰)。1941年,发现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键在生物体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ATP是生命体的能源(德国弗·李普曼)。1944年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第一次证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加拿大爱威瑞.OswaldAvery.)。1947年人工合成二磷酸腺甙(ADP)及三磷酸腺甙(ATP)(英国托德)。1947—1951年发现控制碳水化合物转为脂肪的乙酰辅酶A,是阐明人体中三羧酸循环化学机制的进展(美籍德国人弗·李普曼)。重点(第二阶段):总之,这个期间将生物体的物质代谢(如三大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的大部分化学反应过程基本阐明,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三、(现代)分子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概念下面是分子生物学(早期)重点(部分内容与遗传学交叉)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1.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1972年Berg将外源DNA(SV-40)与噬菌体P22DNA体外重组成功。1977年Boyer等将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1981年Taniguchi用基因克隆技术制造出人类成纤维细胞干扰素。1983年-Mullis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990年-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3.基因组学说及其他组学的研究分子生物学可是考研的大热门!本课程在考研时可能很重要!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及学科地位生化重点是什么?瑞典卡罗琳医学院阅读材料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