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王浩明时下,“新课程改革”这个话题可以说每个教师都已耳熟能详。它像一盏忽隐忽现的航灯指引着教师们摸索着蹒跚而行。在体验“新课程改革”给学生,给课堂带来变化的同时又衍生出一丝丝的踌躇与无奈,特别是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更是身有同感。但听了刘良华教授的讲座后,我原本迷茫的心中又升腾起些许新的希望。我认为目前,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些观念急需转变。一、对教材认知的转变。过去的语文教学,多停留在对学生字、词、句、段、篇的理解上,但如今的语文教学,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吃透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教学反应,教学喜好去作出相应的调整,并对教材作出一些相应的补充和更新。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二、教学艺术的转变。从我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对自己说:“身为一名小学教师,就要做好小学教师的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做好语文教师的事。”同时我还认为: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而这种艺术感染力又体现在教学语言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幽默感的语文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我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为此,我觉得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染力。三、教师形象的转变。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可如今,这话已慢慢落伍。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严厉的教师,不一定能教出很好的学生,而一个严厉的教师形象是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生普遍比较喜欢有亲和力的教师。可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不是靠严厉树立起来的,而是靠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的。四、教师角色的转变。人都一般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是至高无上的,是有着绝对的权威性的。可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学生是越来越不好教了,叛逆心越来越强了。而此时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有一种“换位思想”,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一想,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像魏书生老师说的那样:想想那些后进生,多不容易啊,在家家长责备他;在学校教师批评他;同学笑话他。可他还不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带着微笑天天来到学校,见到老师还笑咪咪向老师问好。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啊。做老师难,做学生也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