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还给孩子学习的自主空间郭宏刘开慧电话:13996986432重庆市黔江区舟白镇中心小学校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本文作者在接受新教学理念的同时,摒弃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孩子,改变教学空间,缩短师生距离,开放教学情境;把权力还给孩子,让让孩子积极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把发展留给孩子,活用教材资源,开放教学空间。孩子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积其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自主快乐积极性创造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立足点,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大胆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以新教学观主导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一、把课堂还给孩子课堂是孩子的,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力。1、改变教学空间,让孩子“随心所欲”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的条件之一,新课程的改革,就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对此,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首先我们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半圆形、马蹄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好朋友商量、探讨。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读书角、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内开展“小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2、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3、开放教学情境,让孩子“浮想联翩”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95<□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可以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反馈交流,起初我把数的顺序从小排列,问:你还能有其他的填法吗?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远远超过当前所学的范围的数,接着我说:“还有写吗?写得完吗?”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余地,学生竟然有说出“无数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二、把权力让给孩子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在新课改中,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理解,感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新教材要求教师关注儿童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让学生学得自由和愉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1、妙导巧引,激发兴趣俗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