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docx
上传人:邻家****曼玉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docx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摘要:本文具体分析了建国以来现代文学的教学现状,紧扣学生培养目标,突破传统思路,既依据市场经济需要,又按照现代文学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改革,并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现代文学教改措施。关键词:传统政治艺术规律市场经济现当代文学是中文系的基础课程,各高等院校开课的实际情况可能不尽相同,但可能面临一些共同问题。现在,我就现代文学面临的问题,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改革措施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现代文学面临的问题1.教学课时逐渐减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所谓厚今薄古,要为革命“立史”,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现代文学课的地位很高,课时很多,普遍都有200课时以上,甚至和古代文学不相上下。到八十年代,一些高等学校从现代文学教研室分出一个当代文学教研室,现代与当代是2门课,现代部分减少,当代部分单独出来,加起来也还有200多课时。那是真正当成“史”来讲的,可以讲得很细。这些年来,各种公共课、通识课增加,加上双休日等因素,基础课的课时不断递减。目前现代文学课只剩下86课时,加上当代86课时,共172课时,约等于过去的三分之二。课时的减少,整个课程的格局和内容、讲法当然也要随之改变。2.学生情况的变化。八十年代以前中文系是热门系,一般报考的考生都喜欢文学,中学阶段就已经读过不少作品与专业方面的书籍,有较好的语言基础,到了大学接触现代文学课,就马上接得上去。现在情况变了,考上中文系的学生大多数不再是第一志愿,而且受应试教育的约束,中学阶段阅读的作品不多,甚至语言还不大能过关,踏进大学第一年就要学现代文学,学习起来自然会比较困难。而且为了今后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许多学生要选修其它院系的课程,甚至是第二学位的辅修专业,学校也鼓励这样做。有些学生还要考“托福”、考这个“级”那个“本”的,精力分散,“专业意识”不像以前那样明确。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也不那么专心读书。现代文学课显然没有比以前好上了。要改革,就要充分考虑到现在学生普遍的知识结构与水平,要想办法吸引他们,让学生有兴趣,这就得花上更多力气。3.本科定位的调整。以前大学本科就是培养专门人才,现在不同了,大学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本科强调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到研究生阶段才突出专业。中文系以前专业划分比较细,大学生一上来就分文学、汉语两个专业,不同专业的现代文学课时与讲法有区别,文学专业的这门课比较细一点,深一些,课时也多一点。这两年又改革了。中文系招生不再分专业,一、二年级的课程全部打通,而且加上许多“专业导读”课,诸如论语、孟子之类,三年级才分专业,许多专业课就都挪到高年级阶段去了。据我所知,很多兄弟院校中文系就不分专业了。这样,在低年级开设的现代文学课程,就不能不适应这种变化需求,适当淡化专业性,多往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方面靠拢。在整个中文系课程体系中,现当代文学课程如何适应当前中文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这门课的功能是否应当有所调整,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4.学理论资源的变化。以前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所依据的理论很是单一,现在则非常丰富,也就是要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既要按照市场需要,又要依据文学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各种合格人才。这固然可以活跃学生思维,使课程增加活力,用什么方法理论进入似乎都可以,但也可能消解作为基础性课程所必要的知识稳定性。这种情况在当代文学教学中还可能更突出一些。相对于中文系其他一些基础课程,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古代文学、文献学等,现当代文学学术规范就显得不够。这当然跟课程性质有关,但如何既借鉴和利用新的理论资源,把那些比较能得到学术界认可的研究成果转化、融会到现代代文学的教学实践中,又遵循必要的学术规范,保持教学内容相对的稳定,也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而且,这里还涉及一个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的问题。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普及与提高兼顾,即教学要有一定的广度,也要兼具一定的深度,这是我们在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完善。二、改革措施针对以上所述情况,现当代文学课程必须在教学内容与方式方面进行改革。就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的实际情况而言,现在中文系已经制订有统一的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但是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同,因此每位教师的讲法可能不太相同,但都在努力适应社会变迁和市场的需要。这些年来,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的现当代文学课程在院系领导关怀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主要做了下面一些尝试:1.本科基础课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分析。从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门课很注重“史”的勾勒,强调所谓文学史“规律”的掌握及对文学性质的判定,文学思潮、文学论争讲得较多。那时思想观念的灌输远比对文学审美能力的训练更要受到重视。现在则把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审美能力提升到为较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