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站雨篷预应力拉索张拉施工技术.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绥德站雨篷预应力拉索张拉施工技术.doc

绥德站雨篷预应力拉索张拉施工技术.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绥德站雨篷预应力拉索张拉施工技术绥德站雨篷预应力拉索张拉施工技术摘要:绥德站雨篷采用索梁结构体系,拉索作用于梁的上部,形成悬挑结构。通过编制APDL程序,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拉索张拉过程中的仿真模拟计算。结合仿真结果和结构特点,介绍了该类工程预应力拉索张拉施工技术。关键词:拉索张拉仿真模拟施工技术Abstract:Suidestationawningcablebeamstructuresystem,cableactingontheupperpartofthebeamtoformacantileveredstructure.ThroughthepreparationofAPDLprogram,usingANSYSfiniteelementanalysissoftwarethecabletensioningprocesssimulation.Thesimulationresultsandstructuralfeatures,suchworksprestressedcabletensioningconstruction.Keywords:cabletensionsimulationconstruction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新建太中银铁路和包西铁路在绥德站处交汇,绥德站共三个站台13条股道,三个站台均有雨篷覆盖,雨篷采用悬挑索梁结构体系,建筑面积19590m2。1、工程概况绥德站无站台柱雨篷采用索梁体系,由主钢架,钢管柱,H型实腹梁,H型实腹檩条,及其他屋面系统组成。雨篷共17个轴线,分为两个单元,1至8轴为第一单元,9至17轴为第二单元,下面以第二单元为例进行介绍。基本站台雨篷单臂悬挑14.45m,二站台雨篷单臂悬挑16.75m,三站台雨篷单臂悬挑16.75m。雨篷纵向典型柱距为18m,纵向总长度为286.190m。基本站台和二、三站台计算模型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基本站台计算模型图1.2二、三站台计算模型2、总体施工张拉方案2.1拉索张拉顺序结合该工程的结构特点和现场情况,根据平面布置形式综合考虑预应力拉索张拉对雨蓬结构影响的计算机仿真模拟结果,确定基本站台和二、三站台拉索的施工张拉方案。图2.1为站台平面布置及施工顺序示意。图2.1站台平面布置及施工顺序示意2.2基本站台张拉施工方案①在胎架上拼装好基本站台雨蓬主体结构及屋面主体结构间撑杆。②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张拉1/11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2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3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13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4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5轴边索、16轴边索和17轴边索到设计索力,以拉索张拉端索头与雨蓬横梁连接的位置为位移控制点,基本站台GJ-1、GJ-2施工模型立面见图2.2和图2.3,各阶段张拉力和控制点竖向位移见表2.2.1。③拆除胎架。图2.2基本站台GJ-1施工模型立面图2.3基本站台GJ-2施工模型立面图2.4二、三站台GJ-4施工模型立面2.3二、三站台张拉施工方案①在胎架上拼装好二、三站台雨蓬主体结构及屋面主体结构间撑杆。②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将二、三站台雨蓬间的中索牵引安装就位。③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张拉9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0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1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2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3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4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5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6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17轴上边索和下边索(同步张拉)到设计索力,以拉索下索头与雨蓬连接的位置为控制点,站台GJ-4施工模型立面见图2.4,各阶段张拉力和控制点竖向位移见表2.2.2。④拆除胎架。3防真模拟计算3.1仿真模拟计算的方法编制APDL程序,调整拉索索力到设计索力,并在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线性倒拆原理、以及非线性正装原理,迭代计算,按照2.1节所述张拉顺序进行施工过程计算分析。3.2施工张拉全过程计算分析施工张拉计算分析全过程时,需将每一个张拉步骤进行计算,并对整体模型进行分析,考虑张拉轴线及未张拉轴线的相互影响,从位移及索力两个参数进行计算。3.2.1基本站台施工张拉全过程计算分析计算分析过程中,需对每个轴线进行分析,下面仅列两个轴线计算。3.2.1.1同步张拉1/11轴上边索和下边索本阶段张拉施工完成后,结构的三向位移和拉索索力如下图所示(X向位移为雨蓬平面外位移,Y向位移为雨蓬平面内位移):X向位移(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