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9个生字。2、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3、积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4、读背《弟子规》节选部分。【过程与方法】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自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2、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初步具有辩证思维。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9个生字。2、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难点1、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2、明白《弟子规》节选内容的道理。3、初步具有辩证思维。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卡。学生:读读《弟子规》。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2、积累并运用几个表示“笑”的词语,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9个生字。2、指导学生读句子。难点正确区分词语。三、识字加油站1、出示教材所给词语,学生齐读。2、出示词语相应的图片,请学生认一认。3、识字。(1)出示生字:厨厕厢厦穴窟窿窑窄(2)自读生字。(3)交流识字方法:前四个字都含“厂”;后五个字都含“穴”。(4)“开火车”读生字。(5)认字比赛。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看谁先读准字音。3、小结。(1)指名读词语,小组比赛读词语。(2)看图说词语。(出示与词语对应的图片,学生说词语)(3)分组讨论:借助图片,想想厂字头的字与什么有关,穴宝盖的`字与什么有关。“厨、厕、厢、厦”都是厂字头的字,它们大多与房屋有关;“穴、窟、窿、窑、窄”都是穴宝盖的字,它们大多与洞穴、房屋有关(4)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厂字头的字和穴宝盖的字?(学生自由说)(厂字头:厅、原、厩等;穴宝盖:窝、窗、窃等。)四、字词句运用1、读一读,再选择一两个词语演一演。(1)出示不同的笑脸,请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2)出示词语,指名读。微笑狂笑傻笑笑眯眯笑呵呵眉开眼笑破涕为笑哈哈大笑捧腹大笑(3)同学们,这些词语都是表示“笑”的,你们能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微笑: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狂笑:毫无顾忌、放纵地大笑。傻笑:无意义地一个劲儿地笑。笑眯眯:形容微笑时眼皮微微合拢的样子笑呵呵:形容笑的样子。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破涕为笑:停止了哭泣,露出了笑容。哈哈大笑:形容开怀地大笑起来。捧腹大笑:用手捂住肚子大笑。(4)同学们,现在你们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能选择自己想表演的词语在小组内演一演吗?(5)全班表演交流。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试试怎样读更好。(1)出示句子:◇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老师和颜悦色地说:“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2)指导学生感受加点部分的意思。做一做“连蹦带跳”的动作;“难为情”是怎样的表情?“和颜悦色”的意思是……(3)指导学生从加点部分中体会说话人此时的心情。“连蹦带跳”说明小马很高兴;“难为情”说明小马觉得不好意思;“和颜悦色”说明老师很有耐心。(4)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读每句话时应用什么语调和语气。(5)同桌互读。(6)指名读,师生共评。五、梳理板书语文园地五厨厕厢厦穴窟窿窑窄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积累几个由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2、读背《弟子规》节选部分,感悟其中的道理。3、朗读《好天气和坏天气》,从文中懂得一定的道理。二、重点难点重点读背《弟子规》节选部分。难点从《弟子规》中明白一定的道理,从《好天气和坏天气》中感悟到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三、我的发现1、出示词语,让学生找找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泡泡框中的提示来发现。)2、学生自主回答,这些词语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3、指名学生回答每个词语中每个字的大体意思4、你还能说出这种结构的词语有哪些吗?(如:寒冷、弯曲、愤怒、跳跃、奔跑、思念、欢乐等。)四、日积月累1、学生自读这四句话,根据拼音读准字音。2、指名读。3、教师说说每句话的意思。4、学生齐读。5、说说从这几句话中明白了什么道理。6、学生自由发言。(可结合生活实际谈)7、学生再读,尝试背诵。五、我爱阅读1、自读短文,读准字音。2、学生针对短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3、教师质疑:(1)老奶奶为什么哭?(2)老爷爷为什么笑?4、学生回答问题。5、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眼中的“好天气”和“坏天气”。6、教师小结。同学们,还记得《玲玲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