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doc

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摘要: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在外语课堂上起什么作用,是外语教师关心的问题。心理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这方面成绩斐然,只是研究的重心大都在语言的负迁移,对母语的积极作用、正面影响关注不多。本文的意图是提出问题,并借助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作初步探讨。关键词:语言迁移;负迁移;正迁移母语对L2语言习得(包括外语学习在内)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及L2语言习得研究探讨的课题,对此,各种理论提出的假设不同,看法不一,但终归有了一些共识:母语对L2习得肯定有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语言迁移。说到迁移的性质,/对比分析理论认为有正负之分,正迁移起促进作用,能帮助学习者习得L2,负迁移则为干扰因素,给习得带来困难,是造成语言偏误的根源之一。(Huneke1997:20)尽管以后出现了不少新的观点(Wode1993:98),但正负迁移说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虽说是普遍认为母语的影响有正有负,相关文章中讨论的却大多是负迁移。原因也容易推测:负迁移,尤其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可说是无处不在:从语音到句法,从语言层到语用层,只要留心,总能找出证据来,且不说有些消极影响就直接摆在我们面前,比如我们成年人的不很地道的外语发音。因此,要讨论L2习得,讨论外语学习,就不能不谈母语的这类影响。至于说到母语的积极作用,多数只是三言两语,或是一笔带过,承认有它的存在而已。若问为什么如此,或许是认为论证它没有实际意义,带来麻烦的毕竟只是负迁移;或许也有非负即正的意思在内,没有负迁移的地方便可设想有正迁移的存在。即使有人想做这个工作,恐怕也有相当的难度:谁又能轻易地确认,某种L2习得现象是得益于母语的帮助,而不应当归功于人的语言习得机制或是其他的积极因素呢?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语言迁移?曾经有过的比较明确的说法首先也是来自20世纪50年代的对比分析论。这个理论认为,L2习得者会将L1的特性和结构转接到L2,因而在母语和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产生正迁移,反之则出现负迁移,出现语言错误。(Huneke1997:20)也可以说,习得过程中的错误主要源自母语,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越大,负迁移现象也就越多,学习的困难也就越大。到了母语如同我们的汉语时,便是内行也不能否认,它和目的语,不论是英语还是其他的印欧语言,总是差异要大于相同。如此,似可间接地得出结论:汉语作为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只是对比分析0论对语言迁移的解释过于想当然,不能涵盖所有事实。以后的研究发现,语言错误并不都出现在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处,恰是在母语和目的语结构相似之处更容易出现习得困难。(Edmondson1993:210)20世纪70~80年代的语言习得研究对语言迁移有了不少新的认识(蒋祖康1999:34-40),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得出结论,L2习得者的所谓语言错误,一部分为发展性偏误,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与自然习得顺序相关,并非都是母语干扰的结果。(Felix82)这些观点为母语赢回了不少清白但从总体上看,研究者还是偏重于在语言偏误的基础上谈母语的影响,依然是在负迁移的研究范围之内,对母语在L2习得和外语学习中的正面作用尚缺乏系统的探讨和论证。结果是,语言迁移似乎只表示负迁移了。二在外语教学法中,母语的作用同样是争议的焦点。对在外语课上是否使用母语,各门各派,秉承各自的理论,都有相应的态度。(周福芹2000)赞成利用母语的,主要有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认知教学法。其中语法-翻译法历史最悠久,对母语的依赖也最大,教学基本上使用本族语。由于它重传授语言知识,轻培养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缺陷,也因此遭受到批评和否定。今天,在有了多种教学法的实践经验和对比之后,研究者对它有了更为客观的评价,翻译法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周福芹2000;李哲2000:178-179)认知教学法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它认为本族语是学习者已拥有的知识,主张对其加以利用,它甚至对母语在不同学习阶段利用的比例都有大致的规定(桂诗春1985:240),在西方颇受重视。或许是因为我们国家在那个年代正处于封闭时期,认知法当时在国内外语教学界少有人知,更谈不上实践。反对利用母语的几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法有直接法、听说法和交际法。替代了语法翻译法的直接法,仿造幼儿学语的原理,注重为L2学习者营造一个与母语习得过程相仿的语言环境,因此对母语是敬而远之;结构主义的听说法,相信以刺激-反应、模仿操练的方式能促使学习者形成新的语言习惯,必然视母语的/老习惯如同坏习惯,只怕改不掉,将其拒之门外,也在/情理之中;曾经风行一时的交际法,确认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与他人沟通,因而着重训练学生的外语口头交际能力,自然也容不得母语来/插足捣。探讨一下这些排斥母语的教学法所追求的心理效果,似乎都想传递一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