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YPERLINK"http://www.caizicheng.com/article/list185.html"中国哲学学术论文作品展示“逍遥”和“齐物”的价值悖论关万维来源:《广东社会科学》(广州)2012年6期【英文标题】TheParadoxofValueof"ExcursioninFreedom"and"LevelingAllThings"【作者简介】关万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9【内容提要】《逍遥游》和《齐物论》暗藏着庄子自我设计的思想困局。庄子的“逍遥”是排他的,而其“齐物论”则主张齐物我、齐物论、齐生死、乃至齐存亡、齐是非等等。这让同为《庄子》核心思想的“逍遥”和“齐物”陷入一种悖论般的两难:既然《齐物论》可以齐物我、齐物论、齐生死、齐是非,为什么《逍遥游》不可以齐大知小知、齐大年小年乃至齐逍遥与不逍遥?排他的“逍遥”与包容的“齐物”让庄子陷入一种无法自破的价值悖论。但是,正是“逍遥”与“齐物”所形成的悖论揭示庄子世界观的复杂性和哲学属性,庄子在论述其思想时呈现出来的批判精神具有超越个体经验的人道主义理想,其对存在的怀疑、对绝对价值的怀疑、对救世之道的独特态度成为先秦思想演变极其重要的环节。【关键词】庄子/逍遥游/齐物论《庄子》充满着矛盾,如《逍遥游》和《齐物论》暗藏着庄子自我设计的思想困局:一方面庄子在绝望的现实中寻找存在价值之际完成自我超越,一方面庄子在完成了理想状态的设定时自己难免也陷入自己设计的逻辑陷阱。拙文试图从庄子的思想困局中寻找其批判精神的真谛。一、因绝望而逍遥:存在价值的自我救赎《逍遥游》对逍遥的状态作了界定和憧憬:不知其几千里之鲲,化作不知几千里之鹏,从北冥到南冥,在六月的狂风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像野马,像尘埃,像被造物者的气息吹送。这是庄子所憧憬的理想的存在状态。《逍遥游》在提出“逍遥”这一富有终极色彩的理想形态之后,《庄子》内篇大多数篇幅其实都在解释如何至达逍遥之境。然而,“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这是庄子对逍遥状态的“鲲鹏”的存在环境的一种焦虑。大舟、大翼,需要一种深厚的支持,如果大舟不能载、大翼不能负,那么这个世界也只不过是坳堂杯水罢了。庄子设定好这一因果,其实是为他的哲学铺平必要的理论基础。庄子显然也意识到他的选择与主流价值观存在极大差异,因此他不厌其烦,内篇七章,不管谈论的是什么,最后的指向都是在解释他为什么要逍遥,如何才是逍遥,逍遥为什么是最好的生命形态。如“蜩与学鸠笑之曰”一段,接连提出多组反差很大的参照来阐明“逍遥”的含义:蜩、学鸠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这与逍遥游九万里的鲲鹏是一个巨大的落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为“小年”。与冥灵之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之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为“大年”:这又是一对落差巨大的对照。至此,庄子完成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样一种价值判断。孰是大知,孰是小知,孰是大年,孰是小年,不言而喻。庄子再三为自己的世界观作铺垫。司马迁说庄子“洸洋自恣以适己”,可谓入木三分。然而,庄子越是要表明自己理想之超凡,越是暴露其对世俗价值观越深的纠葛;越是“洸洋自恣以适己”,就越是暴露自己内心挥之不去的焦虑。庄子的理想既非“无己”,①更非“忘我”,恰好相反,庄子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我”的存在性与独立性,没有这种独立性,他就无法形成自己的超脱与逍遥。而“不龟手之药”的故事,看上去是庄子“妙用”一个“无用”的大瓠,实则是庄子为自己的辩解:“无用”才可逍遥。但也在此处庄子却露出一个破绽:不龟手之药这个故事里,却又下意识中暴露了他对“有用”的价值观(裂土封疆)的认同。即使这并非庄子所追求,却是他所使用的重要的价值参照,庄子无意中掀开心中的底牌。“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庄子·逍遥游》),这里更清楚地透露出庄子内心世界的恐惧。狸狌无比机敏,却死于罔罟——这种绝望与恐惧,可能正是庄子避世无为的重要原因。庄子或许并非天生的消极主义者,但他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无为”是审时度势的最优选择。这个恐惧,也暴露庄子内心对生命的热爱。“无为”也是“为”的一种方式,虽然它与老子以“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无为”完全不同,与佛家的遁世思想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庄子逍遥之游并非腾空筑楼,而是对世俗价值的艰难挣脱。虽然艰难和绝望中完成的逍遥游不那么彻底,庄子却以个体生命体验开启了中国人文主义的另一种精神形态。逍遥游,看上去是个人主义的自由畅想,实则洋溢着对生命价值的强烈热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