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作为话语实践的融合新闻作者:刘涛来源:《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04期【内容摘要】新闻是一种典型的话语实践。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新闻的话语实践内涵:一是作为话语形式的新闻,二是作为实践形式的新闻。只有将融合新闻置于与传统新闻的比较逻辑中,才能真正接近融合新闻的话语实践内涵。相对于传统新闻的话语实践内涵和过程,融合新闻在话语构成、话语符号、话语规则、话语策略、话语行为五个维度上,都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新媒体转向”特点。因此,融合新闻意味着一种全新的话语实践。把握融合新闻与社会现实的互动机制,一是要立足于融合新闻的话语建构机制,探讨融合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的话语内涵及其生成原理,二是要立足融合新闻的社会影响机制,研究融合新闻生产的物质逻辑及其对社会现实的作用方式。相对于传统新闻的话语实践,融合新闻与社会现实的互动机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关键词】融合新闻;话语实践;新闻社会学;新闻叙事一、理解融合新闻的观念:一个话语实践的视角依据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的观点,话语(discourse)是一套陈述系统,也是一套意义网络,话语致力于将现实合法化,其功能是建构某种合法的认知秩序和关系结构。英国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Fairclough)指出:“在使用‘话语’一词时,我的意图是把语言使用当作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体行为或情景变量的一个折射。”显然,“话语”并非停留在简单的语言层面,而是具有积极的实践面向。换言之,当我们将一个事物置于“话语”的维度上加以考量时,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话语依赖的文本层面,而更多关注的是现实是如何在话语维度上获得了合法性,即话语具有积极的社会实践内涵,其功能就是对社会现实的直接建构。按照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理论,话语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话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个行为形式——以这种形式,人们有可能对这个世界产生作用,特别是与这个世界彼此产生作用”;第二,“在话语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关系,更一般地说,在社会实践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后者既是前者的一个条件,又是前者的一个结果”,即话语不仅是既定社会现实的产物,它也受制于既定的社会结构、规范、准则、习俗,而且意味着一种深刻的实践,“在意义方面说明世界、组成世界、建构世界”。①基于此,费尔克拉夫提出了话语分析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文本(text)、话语实践(discursivepractice)、社会文化实践(socio-culturalpractice)——文本主要指话语形成的符号载体或对象形式,话语实践主要指符号载体的意义实践,特别是话语符号生产与传播的实践活动,社会文化实践主要指话语符号在社会文化维度上的现实建构,特别体现为既定意识形态或霸权结构中话语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显然,话语超越了纯粹的文本形态维度,蕴含着极为深刻的社会实践向度,即话语具有积极的社会建构功能。正因为话语的社会内涵被发现了,“话语实践”上升为一个重要的分析概念,并且成为我们理解文本活动及其实践过程的理论话语。从这个意义上讲,话语实践具有积极的认识论意义,其功能就是帮助人们从话语的维度把握文本的内涵及其打开的社会向度。概括而言,话语实践是一种建立在话语基础上的意义实践,它不仅关注话语本身蕴涵的意义体系或观念系统,同时也关注既定的话语形式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文本的话语本质是什么,文本是如何作用于既定的社会现实,又是如何生产或再造了某种合法的现实、秩序或关系?新闻是一种典型的话语實践。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新闻的话语实践内涵:一是作为话语形式的新闻,二是作为实践形式的新闻。一方面,新闻对社会议题的呈现和表征,往往承载并传递了特定的新闻话语,尤其体现为对公共知识的建构与生产;②另一方面,新闻深刻地作用于现实,不仅塑造着我们对现实的理解方式,同时也塑造着现实世界的秩序体系。按照新闻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尽管新闻是对现实的一种表征,但这种表征并非停留在媒介层面,而是积极作用于社会。正如美国传播学者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Schudson)所说:“新闻媒体对于社会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日复一日地成为文化领域的行动者,即扮演着意义、符号与讯息的生产者或信使的角色。”③显然,新闻深刻地参与了社会议题的建构,塑造了人们的观念体系,影响了现实世界的话语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是一种典型的话语形式,而新闻实践则意味着一种典型的话语实践。相对于传统新闻,融合新闻既是一种新兴的新闻形态,也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新闻观念。④从新闻形态而言,融合新闻的多媒融合特征超越了传统新闻的表现形式;从新闻观念而言,融合新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