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1教学目标:1、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注意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2、在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生发出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的情感。3、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以及小组探究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在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生发出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鼹鼠先生要到松鼠太太家做客,你们想和它一起去吗?(生:想!)2、走在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名认读生字)3、让我们再一次去闻闻路边花朵的芳香吧!(点击“花朵”出现生词)学生开火车认读。4、让我们再一次去领略那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绚丽多彩、纷纺扑鼻吧。指导读通读顺,齐读。二、分角色朗读课文。1、找出课文的7—11自然段,先自由读一读。2、分角色朗读。(根据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鲜花美丽的句子,特别注意多美啊!”“真美啊!”并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同样的“多美啊!”(1)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2)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3)松鼠太太走出门,花香扑鼻,她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剌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三、探究: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1、学生分小组自学。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1)是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2)这个包裹和开满鲜花的小路有什么关系?(3)为什么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2、小班内交流讨论,做好分工。3、请同学汇报交流。生1:是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生2:这个包裹里面装的是花籽,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它撒落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了。师:这个不小心一词用得真好。老师为你点赞。那你是从哪儿发现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落在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的呢?生2:鼹鼠先生拿着包裹,来到松鼠太太家。他问松鼠太太:“长颈鹿大叔寄来一个包裹,请您看看是什么东西?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上啦!鼹鼠先生很懊丧。师:从哪一个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生3:漏。从漏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师:那鼹鼠先生愿意撒在路上吗?生4:不愿意。师:从哪个词了解到的呢?生5:懊丧。师:你能说说懊丧的意思吗?生6:懊悔、沮丧。师:你能用懊丧说一句话吗?生:……师:为什么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生1:因为花籽长大后开出了绚丽多彩的花。生2:因为这些花都很美。生3:因为这些花是拿来给大家欣赏的.。生:……4、师小结。是啊!花籽开出了绚丽多彩、五颜六色的花朵,这些花朵开在路边,供大家欣赏,多么美好!所以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同学们,有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四、拓展延伸。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是指的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的花籽。那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大家一起说说吧!五、作业。我也来写写“美好的礼物”。要注意交待清楚你的美好的礼物是什么?为什么说它美好呢?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案2活动背景进入3月,“三八”节就被孩子们挂在了嘴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妈妈、爱妈妈、对妈妈说出心中的爱,是爱的教育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这个主题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们以绘本阅读为切入点,生成了《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美术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像袋鼠宝宝一样做一个懂得感恩、孝顺的好孩子。活动目标1、欣赏绘本《开满鲜花的小路》,感受故事中袋鼠妈妈爱袋鼠宝宝、袋鼠宝宝爱袋鼠妈妈的快乐心情。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并通过语言、绘画、粘贴等形式表现出来;把握用油画棒均匀涂色、不涂出轮廓线的涂色方法。3、引导幼儿像袋鼠宝宝一样做一个懂得感恩、孝顺的好孩子。活动准备1、《开满鲜花的小路》PPT课件,3首背景音乐。2、各种花卉、各种小路的图样欣赏。3、人手一份作画工具:黑色记号笔、8开铅画纸、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的黑色剪影、油画棒、背景草绿色水粉颜料、刷色笔。活动过程1、欣赏谈论。(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故事书,这里面发生了一个爱的故事,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