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深调过后有望重回升势.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豆粕深调过后有望重回升势.doc

豆粕深调过后有望重回升势.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豆粕深调过后有望重回升势虽然QE3每月400亿美元的购买规模,以及对于商品资产推升的力度和幅度可能不及QE1和QE2,但美联储此次QE3的特点在于开放式,没有限定购债规模和持续的时间,这等于是直接跟经济增长挂钩,给金融市场进而给美国经济提供理论上无限的流动性。毋庸置疑,欧美市场近乎无限量的宽松流动性,将长期利多大宗农产品,由此奠定了豆类长期牛市格局的根基。9月6日欧央行推出无限冲销购债计划以便尽一切努力维护欧元。欧洲央行此举旨在稳定欧洲金融市场,防止金融市场针对外围国家债务到期不能偿还而出现恐慌情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债危机。欧债危机对金融市场的负面冲击将大为减少。9月1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QE3以每月400亿美元的规模购买住房抵押担保证券(MBS),维持0-0.25%基准利率至少到2015年中期,并继续执行“扭转操作”(售短债、购长债)。至此,全球前几大经济体美国、日本、英国、欧盟均已实施量化宽松。而中国面对欧美宽松货币政策表现谨慎。此前两次降准和一次降息后,房地产市场有所升温,这跟高层严控房地产政策意向背离,另外最新的CPI显示通胀有重新抬头的迹象。美国推出QE3,美元将流入中国,这将减弱中国对稳增长包括美元此前持续流出中国的货币投入,中国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有重大改变,很可能延续目前的逆回购操作。中国货币政策松动取决国内经济形势及物价。从美国基金二季度在美豆上的持仓表现来看,投机基金持仓兴趣尚未消退,但指数基金有逐步淡出的迹象。截止到9月18日当周,投机基金在美豆期货上净多持仓比例下滑至15.1%,峰值为20.2%;指数基金在美豆期货上净多持仓比例下滑至9.9%,峰值为32.2%。指数基金的淡出将会使美豆市场缺少了一股做多的重要力量。今年美国基金的建仓手法还是相当稳健的,在南美减产题材开始炒作之日就悄然缓慢建仓,随后美国减产题材让市场利多源源不断,投机基金一直将净多持仓推升至历史最高水平。而后又出现了两次较大的减仓动作,均与美国产区天气密切相关。步入四季度,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指数基金的持仓变化。现阶段农产品仍然是抗通胀最为理想的投资标的之一,在全球货币超发背景下,我们乐观预计基金在美豆期货上的持仓将会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拉尼娜气候造成南美产量预期由趋势增产转为严重减产,USDA将南美产量预估累计下调了2310万吨,幅度为17.2%。面对本已相对紧张的全球供求平衡表,USDA在3月底公布种植意向报告时又同比减少了1%的播种面积,令市场开始担心今年全球大豆能否实现供求平衡。而真正促使美豆期价从1250美分附近逐步开启涨势的,则是6月19日首次公布的本年度大豆优良率意外大幅低开,仅为56%。至此,市场的神经开始在随后每次发布优良率数据时变得敏感而紧张。而6-7月份气象报告不断警示,美国遭遇5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7月份美豆生长优良率仅为29%,创有统计数据以来新低。而ProFamer在8月20-24日的田间调研数据也印证了美豆存在潜在大幅减产的可能。USDA5月初步公布的美豆产量预估为8723万吨,到9月份已下调至7169万吨,累计下调1554万吨,幅度为17.8%。在南北半球接连减产的背景之下,投机基金持续将净多单维持在历史纪录规模,美豆期价节节攀升,11月合约于8月底创下1789美分的历史新高。尽管由于8月份美国迎来适量降水,对晚熟大豆生长有利,但是美豆减产已成定局。业内权威观点认为,2012/13年度美豆真实的供需平衡表上的结转库存将是负值。原因是美豆减产幅度过大,但当前的高价并没有能够达到足够抑制需求的目的。按照USDA9月份的产量预估,截止到明年2月份,至少需要削减1500万吨的大豆真实需求才能勉强维持供需平衡。即使后期USDA上调产量预估,保守预计也需要削减1000万吨的大豆真实需求。而USDA当前小心翼翼地维持着1.15亿蒲式耳的结转库存预估,是以不断下调所谓的“表观需求”来实现的,真实的需求可能是被严重低估的。面对极为紧张的美豆结转库存,市场需要明年南美大豆丰产才能缓解供应紧张。目前气象学家们在争论今年冬季厄尔尼诺现象是否会增强或减退,多数认为将会消退或减弱,这样将明显降低南美丰产的几率。然而即便南美产量大幅反弹3000万吨以上规模,运力的限制将导致无法将巨量订单及时启运及运抵到世界各地从而造成南美库存积压。这仍将致使明年二季度全球大豆库存分布出现极度失衡的情况。四季度市场关注的重点将由供应端转向需求端。养殖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末端,同时也是需求的终端,大宗原料价格上涨对其影响无疑是最显著的。养殖企业作为豆粕的主要终端消费者,饲料成本高低以及市场畜禽市场售价决定养殖企业的利润空间,从养殖业的利润走势图来看,在经历了上半年的滑铁卢之后,养殖业当前开始从低谷缓慢复苏,9月份养殖利润出现扭亏为盈。二季度以来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