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一、银耳(yíněr)的简介与分布二、银耳(yíněr)的生活史三、银耳(yíněr)的生活条件四、银耳(yíněr)的栽培技术五、银耳(yíněr)的作用一、概述分布银耳是中国的特产(tèchǎn),野生银耳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福建、湖北、陕西、安徽、浙江等省的山区。其中以福建、四川、贵州等省最多,尤以四川的通江银耳、福建的樟州雪耳最为著名。银耳(yíněr)之乡因银耳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历代医学都认为银耳有强精、补肾、润肺、生津、止咳、润肠、养胃、益气、美容、健身之功效。过去我国银耳主要靠野生,20世纪60年代才有一定规模的段木栽培,70年代以后随着食用菌科技水平的提高,银耳的代料栽培技术日渐成熟(chéngshú),并得以大量推广。银耳自然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银耳主要产区是福建和河南。银耳已从过去的宫廷贡品走向了大众餐桌。我国银耳绝大部分内销,外销很少,这是因为西方多数国家没有食用银耳的习惯,少量的出口主要(zhǔyào)是满足海外华人的需要。银耳的形态由两大部分组成,包括营养器官——菌丝体繁殖(fánzhí)器官——子实体。二、银耳(yíněr)的生活史在银耳的生活史中担孢子芽殖产生酵母状分生孢子是银耳属的特征。根据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的研究,银耳担孢子很难直接萌发(méngfā)为菌丝,担子通常先芽殖成酵母状分生孢子。总而言之,银耳的生活史是比较复杂的。它包含一个有性生活周期和若干个无性生活周期。(一)有性繁殖(二)无性繁殖(一)有性(yǒuxìnꞬ)繁殖在单核菌丝生长发育的同时,相邻的、可亲和的(可以交配的)单核菌丝相互结合,经质配,形成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随着(suízhe)双核菌丝的生长发育,达到生理成熟的双核菌丝,就逐渐发育成"白毛团"并胶质化成银耳原基。(二)无性繁殖无论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菌丝生长遇到不利条件(tiáojiàn)时会断裂成许多节孢子,只要受到环境条件(tiáojiàn)的刺激,如受热(接种针末冷却)、搅动(接种时用力搅拌)、浸水(培养基表面有游离水)都可以断裂成节孢子。待自然条件(tiáojiàn)好转之后,节孢子也会萌发成双核菌丝,并按上述的方式继续完成它的生活史。银耳(yíněr)菌丝与香灰菌丝经测定,银耳菌丝几乎没有分解纤维的能力,也不能利用淀粉。在自然条件下,银耳需要一种被称为“香灰菌”的子囊菌来帮助它分解木材,作为“开路先锋”。香灰菌有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可以帮助银耳分解木材,提供(tígōng)营养,把银耳菌丝无法直接利用的材料变成可被利用的营养成分。这样就有利于银耳担孢子的萌发、菌丝的定植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为了搞好银耳的生产栽培,必须了解银耳生长发育的这些特征。三、银耳的生活(shēnghuó)条件1.营养(yíngyǎng)2.湿度(shīdù)3.温度(wēndù)两种菌丝都适宜(shìyí)的温度4.空气(kōngqì)(氧气)5.光照(guāngzhào)6.酸碱度(PH值)四、银耳的段木栽培(zāipéi)简介五、银耳(yíněr)袋料栽培银耳栽培管理(guǎnlǐ)重点银耳生长过程(guòchéng)中菌丝变色(绿褐色);并且还吐黄水.从接种起,一般12~15天左右,接种穴内就会出现吐黄色水珠,这是菌丝发育新陈代谢的表现,也是出耳的预兆,要及时把黄水珠吹散于穴口处,或用棉花擦去。也可把袋子(dàizi)朝着穴口的侧向,让黄水自由流于袋边。此时要把穴口上的胶布全部撕掉,换上旧的报纸,整张覆盖于袋面,并用喷雾器在纸上喷水加湿,促进出耳。通常到第16天就在穴口上出现碎米状晶莹的耳芽,很快生长。1~2天后(tiānhòu)要把穴口四周薄膜剪去1厘米,扩大出耳口,使培养基内增加氧气,18天全部出耳,室温以23~25℃为好,喷水保持湿润不干涸、相对湿度以85~95%为好,并保持空气流畅新鲜。出现白毛团后,要将温度降至20~24℃,增加通风,并喷雾状水,使耳房大气相对湿度提高至90%左右。接种18天以后(yǐhòu)即可见子实体原基。原基出现后要加大通风量,切忌高温。采收(cǎishōu)与加工袋栽可采收2~3茬,产量可达相对生物学效率150%~260%,即每百公斤干料出鲜耳150~260公斤。银耳(yíněr)的出干率一般为17~18,即每17~18公斤鲜耳干制出1公斤干耳。银耳长到直径12~15厘米(límǐ)时。(一般35天)即可采收。若遇阴雨天可延长5天收割,但要停止喷水。成熟的银耳子实体形似菊花,个大如碗,色白晶莹,没有小耳蕊,耳片舒展,具有弹性,采收时用利刀从耳基处整朵割下,切勿割破朵形.割下的银耳摊于晒帘上晒干,注意(zhùyì)防止灰尘风沙区的污染。若遇阴雨天可采用微火烘干,火温50~60℃,烘时先烘蒂头,待稍于后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