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6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人教版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pdf

部编人教版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人教版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狐假虎威《战国策》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③乎?”虎以为然④,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⑤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①长:做……的首领。②信:诚实。③走:逃跑。④然:正确。畏:害怕。[1]“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的意思是()A.要求B.请求C.寻找[2]下面句子中“之”代指的分别是什么?请选择序号填空。①它们,代百兽。②它,代老虎。③它,代狐狸。(1)虎求百兽而食之(_____)(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____)[3]对“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见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4]下面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虎不知/兽畏/而走也B.虎不/知兽/畏/而走也[5]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假”的意思是__________。想想,这个成语的本意是__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学弈》,回答问题。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_____)的语气。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_____)的语气。A.疑问B.反问C.否定D.肯定[2]用“____”在文中画出描写两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句子。[3]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言文阅读。学弈(节选)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1]给加点的“之”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指鸿鹄。B.弈秋的教导C.没有意义,可以不译[2]先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再写出全句的意思。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援: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形容第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形容第二个学生的学习态度。[4]《学弈》这则文言文选自__________。通过这篇课文,我明白了_________的道理。4.阅读与思考。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①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注释)①轩冕:指车子。②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喻朋友断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窃见管神色(______)尔非吾友也(_____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管宁为什么要和华歆断交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匡(kuānq)衡凿(záo)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②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主人怪④,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⑤以书,遂⑥成大学。(注)①逮:达到,及。②映:照。③偿:报酬,回报。④怪:对……感到奇怪。⑤资给:资助,供给。⑥遂:最终,终于。[1]“凿壁”的“凿”,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B.打孔,穿通2/9C.明确,真实[2]下面对本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邻居家有蜡烛,但烛光照不到匡衡家。B.匡衡自己家也有蜡烛。C.匡衡帮一个叫“文不识”的人干活是有工钱的。D.匡衡最后成不了大学问家。[3]你从匡衡身上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