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急性创伤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2)创伤(trauma)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伤处的疼痛、肿胀、出血、畸形和功能障碍。近年来急诊科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创伤患者的存活率,但是对于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仍重视不足。疼痛是创伤患者就诊的主要主诉,但目前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行业规范或指南来指导临床对于创伤患者早期的疼痛管理。急诊科医生在接诊创伤患者时面临不少困惑:创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镇痛治疗,镇痛治疗是否会加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创伤合并意识障碍患者如何镇痛治疗,以及镇痛的药物和剂型如何选择等。背景在此背景下,由《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急诊医学专家成立编写小组,围绕急诊创伤疼痛管理这一关键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现有标准、规范及指南,通过函审、现场讨论会等方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定稿。对于共识的制订,工作小组通过检索CINAHL、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多个数据库,制订了草案;随后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线上线下讨论并投票,直至共识达成。本共识证据评定标准参考Cochrane中心证据标准,证据等级共分为5类10级,推荐等级共分为4类。本共识共围绕10个临床核心问题形成13条共识意见,适用于创伤患者在急诊科早期的评估和镇痛处理。主要推荐意见1、急诊创伤患者能否进行镇痛治疗?推荐意见1:急诊创伤患者应进行合理的镇痛治疗。(证据等级:IIb推荐等级:A)2、创伤患者镇痛时机?对于意识清醒、病情较轻的患者,以口服或局部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而对于病情较重或者中、重度疼痛患者,可通过肌注、静脉注射给予阿片类镇痛药物以及氯胺酮(图1)。推荐意见2:创伤疼痛患者应早期进行镇痛处理。(证据等级:V推荐强度:C)3、创伤患者的疼痛评估方式?推荐意见3:根创伤患者可采用NRS/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证据等级:Ia级推荐等级:A)推荐意见4:意识障碍患者可以采用CPOT评分。(证据等级:Ia级推荐等级:A)4、如何选择急诊成人创伤患者镇痛药物及剂型?镇痛药物的选择应优先使用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遵循按阶梯给药止痛原则,从低剂量开始,根据患者情况逐步增加剂量,以求达到最低有效剂量。对于阿片类药物,最好能做到滴定给药,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对于意识清醒及病情较轻的患者,再排除相关禁忌证后,可以优先选择局部用药及口服给药;而对于病情较重、中重度疼痛或合并血流、呼吸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优先选择静脉、肌肉给药等(图2)。(1)对乙酰氨基酚:多项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文献显示患者在静脉给药或者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后,依据NRS/VAS,疼痛缓解幅度大于2分/2cm,且均未报道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急诊镇痛药物。(2)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局部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骨与软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临床研究显示,氟比洛芬局部用药可以缓解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疼痛,减少局部的肿胀,促进局部损伤的恢复,且全身不良反应较少,是较为安全的镇痛药物。临床常用的剂型为氟比洛芬凝胶贴膏。非甾体类抗炎药全身用药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镇痛效果较差,依据NRS评分,其疼痛缓解小于2分。非甾体类抗炎药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大,院前环境中对潜在禁忌证和不良反应进行充分风险评估的时限和可能性有限,因此不建议院前急救不明确的情况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全身用药进行镇痛。在低血容量的创伤患者中,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循环不稳定,因此不推荐用于创伤患者的急诊镇痛管理,但对于疼痛程度较轻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可以酌情使用。(3)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在急诊创伤患者中也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同种类的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相似,并无明显的差异。舒芬太尼及芬太尼镇痛效果起效最快,吗啡起效时间居中,哌腈米特起效最慢。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困倦、意识模糊、低血压、瘙痒、镇静、心率下降、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但并未报道需要使用药物来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的案例,是相对安全的急诊镇痛药物。缓释口服和经皮吸收阿片类药物起效时间慢,不利于阿片类药物快速滴定,其发生呼吸抑制的风险更高,因此不建议用于急性创伤合并呼吸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而应该优先使用短效的阿片类药物来代替长效的阿片类药物进行疼痛管理。推荐意见5:对乙酰氨基酚和短效阿片类镇痛药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急诊镇痛药物。(证据等级:Ia推荐等级:A)推荐意见6:局部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有效缓解软组织损伤患者疼痛,减少局部肿胀。(证据等级:Ia推荐等级:A)5、镇痛期间如何进行生命体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