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 三 宋明理学 1.ppt
上传人:慧颖****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 三 宋明理学 1.ppt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三宋明理学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学习要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宋明理学周敦颐程颢分析概括二程观点。万物本原是天理(仁、人伦)。理学最高范畴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能化物于无形,能获得“孔颜之乐”——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获得仁者境界的方法——涵养、穷理。三、朱熹与理学的成熟1.理气关系论P.15学生:“昨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如何?”朱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此天地……”学生:“理在先,气在后?”朱熹:“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气在后相似。”学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朱熹:“此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塔处……”——朱熹:《朱子语类》2.修养论——求理方法P.15“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就是说,格就是深刻探究、穷尽,物就是万物的本原。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就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功夫,格一物,理会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祥缓看字;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朱熹:《童蒙须知》3.治国论P.15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程朱理学适应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成为官方正统哲学、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鹅湖之会陆九渊,南宋人,心学开创者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陆九渊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王守仁(王阳明,阳明先生),明代人,心学集大成者,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天理、本心、良知、善性)是人的心。理在心中;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致良知。人人有良知,通过内心反省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人。知行合一。知、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并非认识和实践相统一。)材料二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宋明理学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五、对宋明理学的认识(评价)“贞节牌坊”“美丽”的三寸金莲“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崇尚道德、气节;强调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小结审视宋明理学,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我们看到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探讨宋明理学的现代价值在今天的国家大政、社会习俗方面是如何体现的?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C.伦理道德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