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7、歌唱二小放牛郎》《17、歌唱二小放牛郎》(通用15篇)《17、歌唱二小放牛郎》篇1佚名方冰词劫夫曲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敌人才知道受了骗。/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血染红了蓝的天。/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他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17、歌唱二小放牛郎》篇2一、说教材《歌唱二小放牛郎》是北师大版(实验)第四册14小英雄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是一首已谱成曲目广为传唱的诗歌,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叙事性课文《王二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同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教学计划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英雄的内心世界,领会爱国主义感情;第二课时学写生字,熟读课文,练习复述,学会整理搜集来的资料。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14个生字,在学文中积累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a、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认字的能力。b、初步的观察、表达、想象能力。c、学会欣赏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d、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了解抗日战争的史实,体会王二小英勇献身的精神,初步感受英雄的内心世界,领会爱国主义感情。1、创新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展开想象,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具体情景,有感情地朗读,领会王二小英勇献身的精神。二、本课主要采用的教法、学法是1、朗读体验法2、指导观察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4、鼓励欣赏法5、小组合作学习法6、情境对话法三、我的设计理念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熏陶感染,采取多元、直观、形象再现故事情节,激发想象,层层导读,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初学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树立起“英雄”的概念,培养从小就有崇敬英雄的意识。接下来我着重说说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总说梗概,课前预习、上课伊始,播放故事背景、(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点击课件。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对课文内容有疑问的,可以问老师或家长。(这一要求体现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自主识字,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上课伊时,播放故事背景。(起因)点击课件。适时渗透有关词语。(注重学生的背景感知,巧妙预设情境,让学生对抗战时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学习本文作情感铺垫)。(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1、首先师生谈话: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这位大哥哥叫什么名字?(王二小)对,他是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少年英雄。大家猜猜看当时他几岁?说说你今年多大了?王二小比你只大几岁?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称他为英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板书课题)(这样设计导入,可以拉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作为同龄人有更多相同的看法和见解,使学生明白英雄不都指大人。)2、揭题质疑(1)、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2)、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王二小在抗战时期做了一件什么事?师适机说明“放牛郎”——放牛的小男孩,也就是文中简称为放牛的。(注意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及时整和本课的学习目标。)(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整体感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交流听后感受。这发挥了教师的朗读特长,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情的熏陶。)2、读准字音,渗透识字。这里分成五个小点。点击课件。(1)难字认读。(2)挑战好朋友冬冬读词语。点击课件,出示词语:(3)学生尝试读。(4)同学相互挑战读。(5)开火车巩固检查。(在这里,教师大胆放开,充分相信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基本上做到独立识字,避免对学生造成束缚,鼓励他们自主认字。个别有识字困难的学生,倡导学生先独立认认看—>生生互助—>请教老师,以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渔。)(三)、再读想象,入境悟情1、先生字回文读正确,生独立读、指名读,引导评价。我们知道(词意的表达是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必须让学生回归到具体语境中去理解,才能获得积累。)在这一过程中关注(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的评价,从而学会评价。)3、接着扣疑解疑,了解起因。紧扣支课题的疑问,读懂第一、二小节,引导想象牛儿还在山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