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陈独秀“情窦初开”?.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少年陈独秀“情窦初开”?.doc

少年陈独秀“情窦初开”?.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少年陈独秀“情窦初开”?广东省云安县云安中学杨显志《陈独秀风雨人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作者朱洪)第一章《皖城名士》叙述少年陈独秀十六岁那年,由母亲查氏领着,到安庆副将高登科家相亲,其间描写陈与高家大女儿高晓岚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颇有意思:“偶尔,陈独秀瞧了一眼高晓岚,心嘣嘣地乱跳。正巧高晓岚在瞧她,两人的脸顿时红了。从高府出来,陈独秀一路无话。俗话说,十八无丑女,陈独秀情窦初开,哪见过这个世面,心里乐滋滋的。”其中的“情窦初开”,读来甚为别扭。查《现代汉语词典》和好几种成语词典,大都如此解释: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情窦,原指礼仪是上达天道下顺人情的孔道,后指情爱的心窍。虽然词典没有明确说不能用于“少男”,但既然大众约定俗成了,我想作者还是遵照这个使用习惯为好。更何况,前句说“十八无丑女”,紧接着后一句就是“陈独秀情窦初开”,猛一看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说陈独秀出落成一个不丑的少女了。综上所述,我觉得将“情窦初开”改为“初涉爱河”似乎更合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