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概述一、广告文案概念广告文案:(advertisingcopy)是指广告作品的语言文字部分,在平面广告中,广告文案是指广告作品中的文字部分,在广播广告中,广告文案是指任务的有声语言和字幕。(一)古代文案有两层意思:1.指公文案卷2.旧时衙署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二)日本广告专家植条则夫归纳:1.构成广告的全部要2.用文字表现的一切要素3.主体文稿(三)广告文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整个广告作品,包括语言(有声语言)、文字(书面语言)、形象(画面或图像)和其他因素(音乐、音响)等。狭义:特指广告作品的语言文字部分。平面广告指文字部分;电波广告指人物的有声语言和字幕。二、广告的构成要素报刊和其他平面广告:标题、正文、附文、口号、图形广播广告:人声、音响、音乐电视广告:人声、字幕、画面、音乐、音响三、广告文案的地位(一)结晶说:文案是广告策略与广告创意的文字表达,是策略与创意的体现。(二)桥梁说:文案是广告策略与创意表现之间的桥梁。(三)削弱说:文案的地位日渐削弱。文案的地位不以广告中的文字多少来定。文案永远不可或缺。四、广告文案的作用(一)引起注意:具有感染力,引起读者关注(二)刺激需求:诱发购买欲望.如雀巢儿童成长奶粉广告:儿童的成长只有一次。(三)保持记忆:维持形象,不是浮光掠影。(四)促成购买:有号召力,促使购买行为的实现。五、文案人员的工作:文案人员属于创意部门。创意总监(创意指导):CD是广告创意的实际指导者,由资深优秀艺术指导或文案撰稿人担任;艺术总监(艺术指导):AD也叫美术指导通常和文案撰稿人结成创意小组同构思创意概念,并具体负责创意的视觉化工作。文案撰稿人:CW;CM策划人(广播、电视广告策划表现,影像、音响专家)。在日本还设置广播电视广告策划人。文案撰稿人:是广告文案写作人员,同时也称“文案”或“撰文”。在广告创作流程,文案写作人员主要承担的任务是“说什么”和“怎么说”也就是创意策略的制定和广告表现。广告活动开始之前召开“定向说明会”六、广告创作流程(一)广告主召开定向说明会:介绍产品或服务的特点、目标受众、市场竞争环境、广告目标、广告预算等。(二)广告公司成立创意小组:文案和艺术指导组成。主要任务是“说什么”、“怎么说”,也就是创意策略的制定和广告表现。(三)确定“说什么”(诉求点)后,进行创意构思。最初的创意可能产生于文案,也可能产生于艺术指导。创意成型后,文案写出广告词或创意脚本,艺术指导画出样稿或故事版。(四)客户认可后,就可实际制作或拍摄。七、广告文案的历史演变文案的历史与广告的历史一样悠久(一)叫卖广告:没有诉诸文字,口头传播(二)招幌广告:运用文字,如古代的酒旗(三)印刷广告: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工具是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雕刻铜版,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工具。国外最早的文字广告,是在大英博物馆珍藏的埃及泰培遗迹里发现的,一张逮捕逃亡奴隶的悬赏广告,公认约在30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是1473年的英国推销宗教书籍的广告;严格意义上的广告文案出现在付费广告以后――1904年美洲第一份定期印刷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札》出版,在报纸的第三期上,刊载了美洲第一份已知的付费广告,内容是出卖房地产,寻找被窃货物。《宾西法尼亚报》的创始人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已知的第一位在报纸中用插图的美国人;随着报纸的产生和付费广告形式的出现,现代意义的广告文案开始产生。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出现,给广告文案增加了新的传播符号和表现手段,使广告文案在更高的技术层面上回到了口头阶段,达到了类似于人际传播的效果。八.广告文案的不同形态:报纸广告文案、电视、广播、网络、户外、手机、交通第二章文案之道的发展演变一、20世纪50年代的USP“USP”即独特的营销主张,由美国科学派的旗手雷斯提出代表作《实效广告》观点:1,强调产品的具体的独特的利益(功能)2这项利益是竞争者没有的3提出的利益是强而有力的。二、20世纪60年代的“BI”理论“BI”即品牌形象论由大卫奥格威提出《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他和李奥贝纳,伯恩巴克是60年代创意革命的三面旗帜。观点:1广告的目标位塑造并维护品牌形象2每一幅广告都是对品牌形象的投资3描绘品牌形象比强调产品功能更重要得多4用品牌形象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三、20世纪70年代的定位理论定位理论:由美国的两位年轻人屈特(楚劳特)、莱斯(里斯)提出。观点:1广告的目标是是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2运用广告创造“第一”3表现出广告差异与众不同四、20世纪80年代的“视觉至上”理论视觉至上理论由乔治路易斯提出观点将文字视觉化共鸣理论90C整合思考模式。将文字视觉化,是其极有见地的观点。代表作品:我要我的mtv,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五、20世纪80年代的共鸣理论,提出者无法考证。主题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