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奉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案要求:突出核心理念“以生为本,以学活教”;构建“四心学堂”即具有“匠心、同心、真心、开心”的“四心”课堂。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主题数学广角需用课时2课时教材解析1、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既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2、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教学课题鸡兔同笼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P112——114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课型新授教法学法讲练结合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鸡兔同笼教学反思1、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共同研究讨论。使同学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了思维,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在交流探讨中,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最后优选出一种方法即当学生在了解不同解题方法的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重点介绍他们都能接受的一种解题方法——方程法,使学生明确解题时掌握一种基本的解答方法教学过程备注及修改一、故事引入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汇报讨论的结果。(1)列表:鸡876543兔012345脚161820222226(2)假设法: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因此,鸡就有:8-5=3(只)(3)用方程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2x+(8-x)×4=262x+8×4-4x=2632-26=4x-2x2x=6x=38-3=5(只)2、小结解题方法: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小结: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3、独立解决书中的趣题。(1)方程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x+(35-x)×4=942x+35×4-4x=94140-94=4x-2x2x=46x=23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2)算术解:假设都是鸡。2×35=70(只)94-70=24(只)24÷(4-2)=12(只)35-12=23(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三、巩固与运用1、完成教科书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分析后,列式解答。鼓励用方程解。2、完成教科书做一做的第2题。提问:根据图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一条大船乘6人,一条小船乘4人)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解释算术解的每步的算理)6×8=48(人)假设8条都是大船可坐48人。48-38=10(人)假设人数比实际的人数多10人。多10人的原因是把部分的小船当成了大船,也就是每条小船多算了2人。多的10人除以每条船多算的人数,就是有几条小船。10÷(6-4)=5(条)8-5=3(条)这是表示有3条大船。四、作业练习二十六第一、二题。作业设计1、完成教科书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分析后,列式解答。鼓励用方程解。2、完成教科书做一做的第2题。提问:根据图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一条大船乘6人,一条小船乘4人)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解释算术解的每步的算理)6×8=48(人)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