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燕子》教学设计《燕子》教学设计(精选17篇)《燕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形容词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及动词运用的准确。2、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地表达,以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写的方法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教学重点:1、体会燕子的特点及春天的生机勃勃。2、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拟人、比喻、动词的恰当使用。教学难点:理解文末那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师:1、冬天过去,春姑娘又来了,你能说说大地有什么变化吗?(自由说)2、谁能背背赞美春天的诗歌?师:由古到今,春天是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赞颂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燕子(齐读课题)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二、范读课文。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学生的说和插图结合,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观察,训练顺序表达,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师:这是一幅美丽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来了?(生表述)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对景物进行有序的口头表达。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2、师小结,导入课文的学习。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光彩夺目,生机勃勃。作者仅用了三句话就把春天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3、生读课文四、赏析文中写春景的语句,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课件“才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1、指名回答,全班齐读。2、这些句子好吗?体现在哪?(1)小组内部交流看法。(2)集体反馈。(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其中颜色词语、拟人手法等多方面的妙处)(3)教师归纳总结。a.“蒙蒙”写出了春雨的独特特点。b.“吹拂”写出了春风的柔和。c.“黄色”“青”“绿”“各色鲜艳”写出了春天色彩斑斓的世界。d.拟人句的使用使春天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活力。五、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读的方式多样,比较、个别、范读、男女比赛,以活跃课堂)六、总结: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还有不懂的地方吗?七、作业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的羽毛()的翅膀()的细雨()的柳丝()的燕子()的天空2、比一比,组成词语。俊()拢()粘峻()扰()沾3、写词语、摘抄你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自读课文,回忆主要讲了什么?(自读后,回答)二、激趣引入:1、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2、师:春天光彩夺目,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将小燕子图贴在黑板上边)三、讲读课文:(一)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1、自由说对小燕子的了解。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3、指名读、齐读。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突出燕子的特点)课件:(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课件配乐朗读(二)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1、师: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2、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课件:(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2)文中用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3)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4)读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三)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1、想像燕子的梦。(创新)师:蔚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远远望去这多像五线谱啊。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了……师:你们看,它们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正做着快乐的梦呢。你们猜猜看,它们梦到了什么呢?2、再想像燕子谱的曲。(创新)落在五线谱上休息的燕子,多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同学们能想像一下,燕子谱了一支怎样的歌?请你帮助小燕子记下来,好吗?学生在书本插图边写歌。3小结:同学们想像得真丰富,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老师给你们配上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四)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1、总结文章的内容。2、学了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收获?(要求学生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