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书法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将中国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这个会徽称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将中国印、中国字和五环徽结合在一起,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书法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讲书法的历史一、书法的含义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它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主要表现工具,表达作者精神美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毛笔书写的方法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的方法。书法包括三个要素:笔法、笔势、笔意。二、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一)为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三)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四)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五)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六)书学鼎盛的唐代书法(七)存唐遗风的五代书法(八)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九)宗唐宗晋的元代书法(十)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三、书法的书体演变过程1、甲骨文(殷至西周古文时期)2、金文(殷至西周古文时期)3、籀文(大篆)(西周末至东周初)4、小篆(战国秦国文字)5、隶书(兴于战国晚期成熟于西汉中期)6、楷书(东汉后期)7、草书、行书《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第三讲如何学习书法二、先入后出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临摹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三、读帖善悟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读帖犹同古人对话,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韵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第四讲书法的用具与材料——(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墨:殷代始用天然黑色矿物质中的“石墨”,即煤。同时亦使用红色的“朱砂墨”。人造墨始于周代,至东汉时已有用于书写的有形墨。三国时发明了掺(chan)胶法,使墨光亮如漆。至宋时,安徽徽州制墨业已形成相当规模,明清时“徽墨”制作进入鼎盛时期,名工辈出,可分为歙(she)县墨派、修宁墨派、婺(wu)源墨派。清代(1865年)江南进京赶考的进士谢松岱在琉璃厂开办“一得阁”,后研制出方便实用的墨汁,倍受人们青睐。墨按照原料不同可分为松烟墨、油烟墨、油松墨,不仅是人们日常书写、绘画的基本材料,而且是自唐代之后古代印刷术的不可或缺的材料。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一般认为,纸是在东汉时期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中国书法一般是写在纸上。尤其是中国特制的宣纸,常作为理想的书写材料。宣纸以产地中国安徽宣城得名,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宣纸按原料配置可分为:棉料、净皮、皮料;按制作工艺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生熟宣。另外毛边纸、元书纸、皮纸等也常作为书写材料。砚:用土、石或其它材料加工而成的研墨和掭笔的器具,也通常叫砚台、砚海、砚池。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研磨器可视为原始砚,至汉代已普遍用砚,魏晋时出现瓷砚。唐始烧制三彩砚、澄(cheng)泥砚,并涌现了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she)砚、甘肃的洮(tao)砚、山东的鲁砚等四大名砚。明代以端、歙石砚为人所看重。清代砚材品种多样,雕刻技术及装璜均相当讲究,偏重于向欣赏的方向发展,使之逐渐成为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工艺品。第五讲如何完成一幅书法作品一、完成一幅书法作品的过程:(一)内容的选定:(二)纸幅的决定:(三)格局的安排:(四)折格或界格:(五)主文书写:(六)落款:(七)用印:(八)装裱:二、作品的形式与章法(一)作品格式:1、条幅:2、楹联:3、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