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东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设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2年东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设计.doc

2012年东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东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设计题目:扎实教学,激情激趣——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工作单位:大朗镇崇文小学作者姓名:叶雪茹联系电话:13829233817日期:2012年3月31日扎实教学,激情激趣——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教育界前辈刘国正老师提出语文训练要讲求“实”与“活”。所谓“实”指教学体现务实态度,扎实教风,学生在不同阶段学有所得,从而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所为“活”,指教学要目中有“人”,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乡下人家》编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的美好品质。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为第一课时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更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读,理清文路,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重点段的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读感悟法、图文结合法、归纳法、迁移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等。一、教学目标: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认读“檐、饰、冠、捣、谐”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菊、瞧、率、觅、耸、捣、搬、巢、谐、眠、率”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厚、月明人静”19个词语,理解“风趣、装饰、捣衣、鸡冠花”文中的意思。2、理解课文,能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特点的句子。默读一至六段,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作者描写的六个场景。3、品读第一段,能联系上下文说出“屋前瓜藤攀别有风趣的装饰”的可爱之处,并能感情朗读。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同目标1、2难点:目标3三、课前准备:(一)老师备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工具书(二)学生预习准备1、把课文读三遍。2、自学“檐、饰、冠、捣、谐”五个生字,并查字典理解。3、把要写的生字先写一次。上课前交老师批改,再发回。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激情。1、边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边展示全国各地乡下人家的风光图。2、引入:乡间的小路不仅吸引了音乐家,也吸引了我们,今天我们也嗅着乡间的芬芳,开始乡间之旅。〔学习写景的文章,直观的视觉感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感受。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乡下游的情境,用多媒体展示乡村生活画面,使学生感受到乡下美景,充分体会乡下人家自然、质朴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也为第二课时引出的综合性学习作了铺垫。〕(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2、学习检查(1)学习五个生字。①学生出示“檐、饰、冠、捣、谐”五个生字组成的词(带拼音,学生认读)。②看插图指出“屋檐”的位置,再看插图,说说“屋檐”下装饰了()。〔从直观理解“棚架”。〕③出示图片,理解“冠”的意思。先出示“冠”,让学生从左图找找“冠”指的是什么,然后观察“冠”字与图中什么最相似。预设一:秃宝盖与帽子相似,“元”和“寸“跟人物的脸相似,帽子把脸包住了,所以秃宝盖要包住元”和“寸“。预设二:“元”的竖弯钩与女子的长衣服很像,所以写起来把“寸”也包起来了。〔“冠”最难写,也最容易写错。这样设计既形象地理解字义,又有效记住字形。〕B、再引申出示树冠、鸡冠图,形象理解理解“鸡冠”。鸡头上的帽子像人的帽子。C、再出示鸡冠花图,认识“鸡冠花”。〔“冠”在文中是引申义,这样理解遵循字词的变迁规律,符合学生认知,也教给学生方法。〕〔朱熹《孟子集注》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因此以上部分我选择了直观图示法来组织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祖国文字的兴趣。〕④查字典,理解“捣”的意思,知道北方乡下捣衣的习惯。(3)认读19个词语。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