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5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doc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1(Molddesignandmanufacture)(专业代码:580106)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通知》精神,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吸收和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按照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的增减和提高的要求,结合社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发展特点,特制订本教学计划: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2.学习期限三年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模具设计、制造与维护能力,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二)人才规格1.德育方面毕业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一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文化基础,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技术综合实现能力和技术规范实施能力,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2.智育方面:(1)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作;(2)从事金属材料、塑料等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现场技术管理工作;(3)从事模具生产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工作;(4)从事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5)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6)具备金属材料、塑料等一般复杂程度模具的设计能力;(7)操作、保养普通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8)操作、保养常用数控机床和其它数控设备的能力;(9)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含一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加工程序的能力;(10)选用、设计制造和调试工装、刀具的能力;(11)从事数控加工(含一般机械加工)的现场技术管理能力;(12)设计、制造模具的能力;(13)具有从事模具生产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14)管理、维护数控设备(含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初步能力;(15)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加工程序及设备通讯的能力。3.体美方面: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运动技能、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健康的审美意识,身体健康,体魄强健,能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4.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与翻译能力,能听、说基本的英语日常会话。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通过劳动部高级模具与制造操作员和高级钳工(或车工、铣工、电焊工等)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3的技能鉴定。1.本计划理论教学67周;实践教学65周;考核5周,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入学教育1周,毕业教育1周,军训1周;公益劳动5周,教学实习40周,岗前实训17周。2.全学程总学时291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826学时,实验实习实训1546学时,两者之比为约1:1。教学时间分配见附表11.本专业全学程共开设32门课。其中基础课13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19门(必修课15门、选修课4门)。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约为3:7。2.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见附表3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含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环节;选修课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开设相应的实用课程。(一)基础课1.思想政治理论课(114学时)本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门课程。本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概述,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了解现行的法律法规基本内容,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兼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