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阅读中快乐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又出来了,对于小学语文老师老师来说又有了新的参照。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抓住教学重点、解析教材、设计教学方面……在此我对小学低段的阅读做一个新旧对比以及对新增内容的意图、策略做一个浅显的分析。新增内容在阅读教学方法上面有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解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在阅读评价上面,试行版的课标指出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新版的评价确定为要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相比较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删去了考察学生对文体的把握。精读新增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章中重要词句的积累。文学作品阅读上面新增侧重考察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饿情境、节奏和韵味。通过新增以及改变的内容可知,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的阅读重点我把它们概括为“整体感知、随文识词、主在诵读、旨在体验、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都是以主题来设置单元的,这就是一个主体,各篇课文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跟这一主题紧密相连。我们在用教学插图上面,尽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图片,低年级的阅读要求能够活的初步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语言美,在我上语文课,很多时候我会问通过这一篇课文或者说通过这一单元,你学到了什么?我问这个问题就是在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尽管低年级的学生说得不完整,表达也不一定很清楚,但是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说的,而且都不会说错。在通过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使得学生乐意去读去感受我们的每一篇课文。低年级有个突出的识字认字特点,就是随文识字,在我们阅读中则体现为随文识词。一个词在一定的语境中才会有其意义。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是在课堂的阅读学习中,还是在课后的兴趣阅读,都要注意词语的积累。词语积累了还要能够运用,这才体现语文的价值。在我上课时,根据课后的语文天地,来对学生进行词语互换,比如《特别的作业》一课,有(红红的)桃花、(嫩嫩的)桑叶,我就先问了,除了可以说红红的桃花,还可以说怎样的桃花。因为此前在《小山村》一课中我们就积累了粉红的桃花,所以学生不假思索一口就说出来了,可是再追问的时候,有些同学就犯难了,但还是有些同学说出了漂亮的桃花,于是我马上竖起大拇指,表扬了那个同学,于是孩子们的思想又活跃起来了,可爱的桃花,还没开的桃花等等。于是我接着问红红的除了形容桃花,还可以形容什么?有过前面的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了很多如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太阳等等。这次词语的运用都来源于平时阅读的积累,多积累,多运用,语文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在教学方法上,阅读教学主要应该运用诵读。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为无意注意,而诵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有意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产生阅读的情感,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即可体会文中情感。在《水乡歌》一课教学的第一课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生字词,而是让学生读。首先是自由朗读,借助生子表把文章读通顺。等学生都能够很流利的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范读,而且要求学生注意老师的语气语调,重点是,听出“水乡什么多?”这句的疑问语气。老师通过反复的夸张的疑问语气来问,然后指明一个同学来答,如此反复,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首诗歌是问答的形式,而且有问号的时候就应该读出疑问的语气。接着,我让同学玩你问我答的游戏,即同桌两个人,一个问“水乡什么多?”另一个同学回答。答对的同学以及问得好的同学,我们都要夸夸他。接着小组朗读比赛,读得好的出来读,然后其他组可以出来挑战,每一组读完都会让其他组的同学给读得好一组掌声,掌声越多越想的就证明那一组读得好,同时加上五星奖励。最后总结的时候,我问同学们课文中水乡到底哪什么多?要求用八个字。学生也很快说出了“水多、桥多、船多、歌多”。我接着追问,作者写为什么要写水乡歌?,有很多同学争前恐后的告诉我,因为水乡很漂亮,作者很喜欢水乡、他想赞美水乡……这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些反思,这堂课严格来说没有让学生动手写一个字,是一堂不完整的课,是都是在听、说、读。但是学生在各种方式的朗读的过程中喜欢上了阅读,向往美好的情境,对这篇课文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同时还体会到了问号所表达的语气。在新版课标中新增了一二年级的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也许有些人认为五万字,为什么要定一个客观的数字在那里,不是每个学生应该因材施教吗?其实这跟因材施教并不矛盾,因为量变可以引起质变,五万字只是对学生的一个最低要求,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能力去完成的。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的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爱护书的习惯,是所有课标都有的,因此不在重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