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归纳.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史上最全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归纳.pdf

史上最全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归纳.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的必要性与措施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代加大,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课改新教材在我省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实施。黄石市初中是率先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县市之一,经过两届学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显得有些不足。加上我市高中教材未与课改新教材接轨,教学内容上有明显“脱节”。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出现明显“不适应”现象。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问题势在必行。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1.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3.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9.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10.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高中则在使用。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二、“脱节”知识点掌握情况调查高一新生入学不久,在已进行“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讲授后,我们对学生初高中“脱节”知识点作了全面调查,统计情况如下:1.代数部分:掌握情况好一般不好乘法公式%%%因式分解%%%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与无理%%%方程用换元法解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2.几何部分:掌握情况好一般不好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调查表明:代数部分,学生对“因式分解”、“二次根式”、“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与无理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掌握情况表明“不好”的占20%以上。有15%左右的学生对用换元法解方程不是很熟悉。除“换元法解方程”与“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外,50%左右的同学认为对其余部分掌握情况一般。几何部分,有20%以上的学生反应对“弦切角”定理、“切割线定理”不熟悉,16%左右的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相交弦定理”掌握情况不好。超过5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几何部分掌握情况一般。调查了解,学生初中阶段对根与系数的关系接触很少,通过对这部分内容以及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有效训练,8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一些收获。以上数据表明,我们对初高中衔接内容的补充是有必要的,学生在补充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收获也是必然的!三、初高中数学教材与教学特点(一)初高中数学教材特点:1.初中教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用书,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多;高中教材是信息大集中,能力大发展,大学内容多下放的指导用书,对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2.初中内容“浅、少、易”,与学生生活贴近简单、具体形象;高中内容“起点高,容量多,难度大”,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明显增强。(二)初中数学教学特点:1.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然后师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2.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缺乏自学能力;3.学生上课或听、或思、或练,不会边听边做笔记,更不会自我归纳、总结;4.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