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QC七大手法和应用概述一、前言一、前言-----问题•一般问题解决的程序:搜集→整理→归纳分析→判断决策二、七大手法简介二、七大手法简介三、QC七大手法介绍及应用--------对应关系3.1检查表法3.1.2检查表的制作方法3.1.3检查表需要记载的项目(5W1H)案例:记录用检查表3.2层别法案例案例3.3柏拉图案例分析3.4鱼骨图鱼骨图的制作步骤:1、确定特性:在未绘制之前,首先须决定问题或品质的特性为何?如下是不同项目的评价特性举例:2、绘制骨架:首先在纸张或其他用具(如白板)右方划一“口”并填写确定的特性,然后自左而右划出一条较粗的干线。3、大略记载各项原因:确定特性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将各原因以简单的字句,分别记在大骨上的“口”并加上箭头分枝,斜度约60°划向干线,划时应留意较干线稍微细一些。各大要因记载可以按:人员(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ed)、环境(Environment)及测试(Test)等六大类加以分类。4、找出可能的原因,并将所有原因分别归类整理,明确从属关系与重要性5、挑出影响目前问题较大的要因为主要因(红笔圈选)注意:–全员参与圈选–4-6项为宜–整理并记录必要事项实例(2)对策追求型3.5散点图散点图的分类与判读5、曲线相关:原因(X)与结果(Y)的变化呈曲线变化。3.6直方图制作直方图的步骤步骤6:求各组上组界,下组界(由小而大顺序)计算方法:第一组:下组界=最小值—(最小测定单位/2)上组界=第一组下组界+组界第二组:下组界=第一组上组界上组界=第二组下组界+组界;依次类推。。。。。。。。。。注意:最小数应在最小一组内,最大数应在最大一组内;若有数字小于最小一组下组界或大于最大一组上组界值时,应自动加一组。步骤7:求组中点组中点(值)=(该组上组界+该组下组界)/2步骤8:作次数分配表(1)将所有数据,依其数据值大小记于各组之组界内,并计算其次数。(2)将次数相加,并与测定值之个数相比较;表中之次数总和应与测定值之总数相同。步骤9:制作直方图(1)将次数分配图表化,以横轴表示数值之变化,以纵轴表示次数。(2)横轴与纵轴各取适当的单位长度。再将各组之组界分别标在横轴上,各组界应为等距离。(3)以各组内之次数为高,组距为底;在每一组上画成矩形,则完成直方图。举例步骤7、8正常的直方图特点3.7控制图1)3σ原理:若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那么在±3σ范围内包含了99.73%的数值。2)中心极限定理:无论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的总体分布是什么,其ⅹ的分布(每个ⅹ都是从总体的一个抽样的均值)在当样本容量逐渐增大时将趋向于正态分布。常规控制图是由被控制对象(产品质量特性)在正常状态下实际分布的正态分布曲线转换而来的。正态分布的重要结论和常规控制图结果对应如下:控制图绘制的步骤图控制图类型及计算公式控制图的样本量选择表:示例:X—R图应用步骤4:计算控制界限4.1计算统计计算子组平均值x计算子组极差R计算预备数据总平均值x计算各子组数据极差的平均值R4.2计算控制界限4.2.1先作R控制图,并计算控制限CL=R=14.09UCL=D4*R=2.114X14.09=29.79LCL=D3*R=——(不考虑)从R控制图中样本17存在异常,已超出R控制图的上控制界限,属于异常数据,经查明原因并进行改进后去掉该组数据,重新计算控制图的控制界限.4.2.2重新计算统计量CL==14.09UCL=D4*R=2.114X14.09=29.79LCL=D3*R=——(不考虑)4.2.3从R控制图可以判断,所作的R控制图中没有异常,因此可以继续做控x管制图CL=x=163.21UCL=x+A2*R=163.21+0.577x14.09=170.80LCL=x-A2*R=163.21-0.577x14.09=155.624.2.4从控制图可看出第13组样本数据存在异常,超出了控制图的下控制界限,属于异常数据,经调查是由于夹具故障所致,经过改进夹具后去掉第13组样本数据;4.2.5重新计算控制图的控制界限步骤5:确定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准确度(Ca)精密度(Cp)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