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阿司匹林抵抗与临床实践阿司匹林的历史英国科学家JohnR.Vane爵士提出低剂量的阿斯匹林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thromboxane)的分泌,并于1982年发现阿斯匹林抗炎机制,成为当年诺贝尔生理暨医学奖获得者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起,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980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核准阿司匹林用于脑卒中预防。1985年,美国FDA又核准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肌缺血发作。l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年龄超过30岁的糖尿病病人除非有过敏、胃肠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凝血功能障碍等危险因素外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减少25%。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Weber等将AR分型为:I型抵抗(药动学型),阿司匹林在体内不能抑制血栓素生成,但体外加入100mmol/L浓度的阿司匹林能完全抑制胶原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的合成;Ⅱ型抵抗(药效学型),阿司匹林在体内外均不能抑制血栓素生成;Ⅲ型抵抗(假性抵抗),非血小板依赖的血小板活化,指尽管服用阿司匹林能完全抑制血栓素的合成,但低浓度的胶原(1mg/m1)便可引发血小板聚集。这种分类方法的可重复性和临床效用仍需加以验证。Patrono等提出用“治疗失败”来描述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后不能有效控制缺血性事件发生的现象。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第7次抗栓与溶栓治疗会议指出“事实上,有些患者虽然长期服用ASA,但反复发作血管事件应称为治疗失败而不是抵抗。治疗失败是所有药物治疗中常见的现象。考虑到动脉血栓的多重因素以及血小板血栓并非是引起所有血管事件的全部原因,因而一种单一的预防措施仅能预防所有血管事件的一部分,因此出现治疗失败现象不足为怪”。美国Hennekens等认为“阿司匹林抵抗”不能准确地解释服用阿司匹林人群发生的心血管事件,任何药物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有效,阿司匹林也不例外。尽管部分病人存在所谓“阿司匹林抵抗”现象,但这并不妨碍将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用药在临床上应用,提出将“阿司匹林抵抗”称为“治疗反应的变异”更为恰当。国内,胡大一教授认为“阿司匹林抵抗”是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存在差异更为科学。阿司匹林抵抗的机制剂量不足或患者依从性差:目前认为这是主要原因。环氧化酶-2(COX-2)的可能作用其它血小板活化途径的可能作用:阿司匹林仅阻断TXA2途径,故当凝血酶、5-羟色胺、ADP、TXA2、肾上腺素等诱导剂存在时可通过其他途径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AR。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多态性在于Ⅲa亚单位的多态性,既可以是P1(A1/A1)或P1(A2/A2)纯合子,或P1(A1/A2)杂合子。纯合子患者比杂合子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反应不敏感。研究发现,年轻者与女性有更易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趋势;高脂血症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精神紧张以及应激等能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导致血小板聚集力增加,出现阿司匹林效应欠佳。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的影响:如布洛芬等阿司匹林抵抗的检测研究者一般采取服用阿司匹林100~325mg/d,≥7d,采血分离血小板,用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以ADP和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时,血小板的平均聚集率。评价标准[23]:①用0.5mmol/l花生四烯酸使血小板平均聚集率≥20%;②用10μmmol/lADP使血小板平均聚集率≥7O%。满足①和②者为AR;①或②只满足一项者为阿司匹林半抵抗。该方法是目前为止评价血小板最常见的较好的方法,已为研究者普遍接受。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是微处理器控制的仪器,可定量测定高剪切力下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的止血功能。其测定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已作为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时监测血小板反应的一种有效方法,并可识别AR患者。此外,还有快速血小板功能检测实验、TEG-5000型凝血监测系统、P-选择素及尿11-脱氢TXB2测定等方法。如何预防和看待阿司匹林抵抗不同患者对相同剂量阿司匹林的反应性存在差异。因此,在抗血小板治疗中个体化至关重要。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方面与血小板聚集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与血小板活性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关,而阿司匹林仅仅抑制了血小板聚集过程中的一个途径,因此在疾病的二级预防中单用阿司匹林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根据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动脉血栓栓塞的患者无需通过实验室检测有无“抵抗”来决定治疗策略,而是应该根据临床研究的证据选择适应证。2006年,《AHA/ASA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女性,ASA可以预防首次卒中的发生(Ⅰ类推荐A级证据);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ASA预防首次卒中(除非又禁忌症)(Ⅰ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