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6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学习PPT教案.pptx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春期又叫少年期,大体相当于初中时期。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霍尔从种系演化的角度把青春期看做是人类的一个动荡的过渡阶段。青春期是个体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身体的快速发育使其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又使其处于半成熟状态。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青春期的思维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能脱离具体的事物或情境,用符号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青春期心理社会性的发展,要解决“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是第二反抗期的发生时期。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三、青春期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二、思维的发展青少年在处理皮亚杰著名的“绳摆问题”时的表现,证明了假设演绎推理的存在。假设有一些不同长度的绳子,栓上不同重量的物体,都悬在一根木棍上。让一些学龄前儿童和青年分别指出什么将影响绳摆的速度。形式运算阶段的少年提出了4种假设:1、绳的长度;2、悬物的重量;3、悬摆的高度;4、对悬物的推力。然后只变化其中一种因素,观察其他要素的变化情况,他们会尝试各种可能,最终发现,只有绳长导致速度差别。第三单元青春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二)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二、青春期的自我中心三、情绪的变化特点四、第二逆反期(四)第一、第二逆反期的异同(五)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第四单元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二)造成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1、网络游戏本身的特点2、少年本身的特点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3、家庭环境不良与学校压力过大二、自杀倾向及行为美国的统计数字显示,在15-19岁青少年死亡原因中,自杀是排在事故、癌症、其他疾病、被杀之后的第五位。青春期自杀的具体原因很多,但一个根本原因是青春期需面对的困难和烦恼突然增加,如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积累而导致心理崩溃。三、青春期精神分裂症有关资料表明,中学生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为千分之六。最小年龄从3岁开始,10岁后逐渐增多,高峰为16岁-35岁之间。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主要有两种: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和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前者的典型症状是“懒”,后者前者的典型症状是“乱”。要点回顾7、少年期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能够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8、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主要表现为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9、青春期的情绪变化包括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孤独感压抑感增强以及烦恼增多。10、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可用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来表征。11、第二反抗期的表现包括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以及观念上的碰撞。12、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表现包括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网络游戏、一旦停止会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明显或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陷入网络游戏的快感与强化上网欲望的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13、造成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包括网络游戏本身的特点、少年本身的特点以及个体的个、人格特征,家庭环境不良与学校压力过大。练习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青春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五)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二)造成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1、网络游戏本身的特点2、少年本身的特点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3、家庭环境不良与学校压力过大要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