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助推园区加速发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助推园区加速发展.doc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助推园区加速发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助推园区加速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以东部地区为标志,我国紧紧抓住全球产业跨境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当前,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正在加速,株洲作为南方工业重镇,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及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又面临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许多历史性重大机遇,只要大胆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的气魄,抢抓发展机遇,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就能促进产业聚集,增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促进全市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及阶段性特征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产业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产业转移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前者指的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后者指的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区差距密切相关。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下国际分工的结果,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产业转移往往以投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是现有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整体或部分转移。产业转移一般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向次发达国家,再由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地区)渐次推进。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已经成为当代并且必将成为今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从历史上考察,迄今为止世界上完成过三次产业中心的转移:第一次是德国从英国手里接过了制造业中心的地位。第二次是美国形成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业,取代了德国的合成化学时代。第三次发生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以机械电气为代表,包括电子工业在内,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从美国转到日本。目前正在进行的第四次转移就是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特别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向中国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地域上的有利条件,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和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3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承接了三次大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香港的大部分轻纺、玩具、钟表、消费电子、小家电等轻工和传统加工业的转移;第二次是90年代初,主要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的电子、通讯、计算机产业的低端加工和装配的大规模转移;第三次是从2002年开始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中的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以制造中心、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为代表的高端产业的转移。目前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80%左右的加工工业,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导的国际产业形成了加速向东部地区转移的新态势。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再加上近年来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开始出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腾笼换鸟”成为必然,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加强。从总体上看,东部产业转移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来源地相对集中,大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二是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明显占优;三是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四是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五是产业转移的层次逐步提高,产业转移的重点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六是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七是生产能力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产业转移从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者说是单个产业,转变为包括产业的整体性转移,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整合,也从单纯的制造业向制造业、服务业和研发业转移,转移的领域更宽、更大;八是产业转移的主导角色转变,从政府的主导作用向企业主导作用转变,企业主导作用越来越强;九是产业转移既给中西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传统产业采取梯度方式,主要着眼于劳动力优势与区位优势,而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型产业转移以跨越方式,更注重承接地的技术、人才、研发能力等综合优势与信息基础设施、体制条件等,这使得承接地机遇和挑战并存。二、株洲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东部产业转移的这些趋势和特点,对株洲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产业转移本质上是现有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调整。对承接地来讲,具有产业从无到有的突变性、从小到大的倍增性、从低到高的跨越性。株洲总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