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教育心理学学科概述,阐述学科性质、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发展历史等。学习理论,主要介绍学习的一般概念和国外有关学习的主要理论。学习的过程,阐述学生知识技能学习与迁移的心理过程及其教育,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及其培养,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及其培养,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教育,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及其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学习的因素,阐述学生的认知因素、动力因素、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教育与管理,阐述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以及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教师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一方面,教育必须以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另一方面,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涉及四个及其重要的概念,即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其中图式是一个最基本和核心的概念,它是活动的结构和组织,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同化是指当主体面对新的刺激情境时,利用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或解释新的刺激时,其认知结构须随新刺激而改变的过程。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表现为认知发展的一种暂时的平衡;而顺应则是图式的质的变化,是图式的重建和调整,表现为认知发展的一种新的平衡。心理发展就是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第一阶段,乳儿期(0~1.5),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第二阶段,婴儿期(1.5~3岁),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怯感和疑虑。第三阶段,学前期(3~6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第四阶段,学龄期(六七岁至十二岁),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基本的亲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0岁),基本的繁殖感对基本的停滞感。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0岁以上),基本的自我完善感对基本的绝望感。学习的概念广义:学习包括了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头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狭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主要的学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五条从属的学习律: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结变化和类比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影响。替代学习:在某些情境下,只根据观察别人的直接经验的后果,就可以在间接中学到某些行为,这种学习也称为替代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布鲁纳学习理论布鲁纳用“认知结构”这一概念取代了格式塔的“完形”,从实质看,“认知结构”和“完形”是一致的,都是反映外界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并赋予其意义的一种模式,但是,格式塔提出的“完形”概念,还是比较抽象、含糊的,布鲁纳提出的“认知结构”,指的是科学知识的类别编码系统,该系统的构成是明确清晰的。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发现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发生较早2、发现学习的内容是尚无定论的实际材料3、学习的过程较为复杂发现学习的优点:1、发现法能提高学生的智慧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