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学生错题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组的成员,根据课题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开题,现将我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作如下汇报:一、课题名称:《学生错题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长期以来,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忽视对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所以我们想提醒学生在自己的数学笔记中记录“错题”,因为我们想借助“错题”及时提醒学生进行反思。“错题”虽然在老师的帮助下已经改正,可是这些“错题”往往还会再次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许多学生对作业和试卷中的错题,也多数是依赖性的改正。在数学笔记中多次”温习”自己曾经出现的错误,这种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一发现错题,就会分析并反思自己错误的原因,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题目,并在错题旁写出错误原因和经过反思后的正确答案。他们在不断的“温习错误”(分析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错误中吸取什么教训,今后怎样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之后,使他们具有了反思自己作业中错误的习惯。小学生如果具有反思能力,就能逐渐成为自律学习者,进行自觉有效地学习,从而增强责任心、自信心,使自己的学习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在纠错、改错中自然地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增长才干和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平时学生的练习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但长期以来,对待学生学习上错误,我们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的理念和策略。导致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相同的错误屡犯不止,学生学习时间的无效流失,影响教学质量。数学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让“错误”美丽起来。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错题库建立与利用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三、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1、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个目的。2、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理论。熊川武教授采撷众说之长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反思性教学”思想的重要倡导人唐纳德·舍恩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了“反思性实践”以及“反思性实践者”的思想,他的“行动中对行动的反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对行动的反思”,二是“在行动中反思”。所有这些都是指导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3、元认知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一个积极主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过程。而元认知实质上就是反思。“错误”因而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促进学习的“法宝”。学生不再感觉到可耻,在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于下一次的错误就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四、课题提出的依据1、《什么是教育》。2、《人的教育》。3、《大教学论》。4、《创造教育概论》。5、《素质教育指导丛书》。6、《最佳教育模式丛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