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现状分析【摘要】文章系统地回顾了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近十年的发展情况,在中国知网上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内容分析,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资源开发、教学评价、对策研究角度对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总结出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经验和不足,以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资源教学评价一、引言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新课改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个省进行试点,2010年全国全面启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研制工作。《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发布,确立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极大的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两部分: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其中必修部分“信息技术基础”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后续学习选修模块的前提。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该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1]二、我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论文数量分析为了更全面地获取该领域的研究资料我们对高中信息技术的研究论文进行了调查,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6个数据库所有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方面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检索选项为“关键词”,检索词为“高中信息技术”。结果如图1所示,从2003年至2013年,共检索到1879篇文献,平均每年产生学术论文将近180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14篇,其他特色期刊1166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43篇;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3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5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47篇;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1篇。从年产生研究文献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看,连续10年,我国关于“高中信息技术”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从2010年开始急速上升。在检索中发现,在中国知网上,在2003年3月制订了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关研究文章见诸于各种教育报刊杂志。研究涉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资源建设和评价方式等多方面,但并没有人系统的总结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现状,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三、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信息技术研究的内容分析(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有别于传统学科的教学。近年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讲授法”、“探究式”“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等等。赵培培2012年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造力,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2]翁凌峰认为将基于问题的解决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3]牟丹认为分层教学可以实现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与集体教学两者间的互补。[4]李天文提出了基于Moodle平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他认为自主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马秀麟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以PBL(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和CL(协作学习)的理论为指导,把课堂教学、课后学习、综合讨论和学习支持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6]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探究、协作等等,但是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特质价值,也都有局限性,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高中信息技术资源和平台设计开发研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