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doc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服饰都以自产棉布、丝绸缝制,食物都为各地自产之物。2.鸦片战争后(1)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①衣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进入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和裙子等②食: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③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④社会风俗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改为简约文明(2)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农民过着贫穷的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沿袭。[误区警示](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新中国成立后(1)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但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总体水平较低。(2)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1)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2)食: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3)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4)风俗习惯: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知识点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文明化、民主化。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往往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1)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商品侵略和资本侵略,随之西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也传入我国,并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小,同时封建统治较为薄弱。近代主要的社会改革和革命也多发生在这一地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变动剧烈,新的经济和阶级因素在这里发育较早,力量也较为强大。(3)这些地方人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的冲击,个性比较自由。2.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的特点(1)地域:由于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早出现于各通商口岸和沿海。(2)过程:由西方引进,具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中、西方社会习俗经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近代时期,中西方文化、新旧文化并存,相互影响和渗透。(3)水平: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地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较快,但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3.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的双重性影响(1)消极性: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2)积极性: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社会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材料一(1)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服饰有何特色?衣着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那么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有哪些?答案各具特色,既有非常传统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