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doc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感受自然美1.按主题梳理古诗,感受诗情。本组又学习两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除了要在诵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意境之外,在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二年级下已背诵60首,我们需要在此做一梳理,如描写自然风景,送别、描写古代人民生活等等,做一简要归类。以后常按主题背诵,强化主题印象。这样的童年打底将会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甚而涵养自觉吟诵和信手拈来的习惯。(防止诵读与运用阻隔千里的现象发生。)2.以读代讲,读中感受自然的神奇。读中想象18课《雷雨》通过抓变化,突出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课文多呈现短句,易于表达情感。适宜通过朗读来表现。同时,继续训练读语段,想画面的能力。读中采访19课《最大的“书”》,以对话为主,更不宜多讲。重点要读好人物对话,可以采用比较活泼的采访形式,如,采访川川“你听明白叔叔的话了吗,叔叔说这本书上有什么字?”或者采访叔叔“这岩石上的图画告诉我们什么呢?”这种方式利于孩子思考,利于把文本语言转化为孩子自己的理解来表达,是一种积极的、复述性阅读。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小诗,更要在诵读中体会。但要防止解读的浅化。文本绝不仅仅告诉我们“太阳、北极星、大树、雪”是指南针,它的意义在于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晴朗还是阴雨,都有天然的指南针为我们指点方向。要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悟。3.需要补充更多的自然知识,丰富认知。教材有这方面的引导。泡泡里的提示“我要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我还知道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呢!”“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说出秋处露秋是哪四个节气吗?”“我在一本书里看到海底也有高山……”“宽带网”介绍了猪笼草和热水鱼的资料。等等。许多问题仅靠课本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愿望的,教师备课的功课要做足,需要补充更多丰富的课外知识,课堂才会游刃有余。4.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避免重复。从一些课后练习可以捕捉到编者意图。例如P82“带点的词用的多好啊”,“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蜘蛛又坐在网上”体会作者使用动词的准确和生动。仔细品味,真是填一字嫌多,换一字不妥。究竟好在哪里,可以让学生采用换词的方式来体会。还可以找一组句子让孩子来练习推敲遣词造句。如:一轮明月()在天空一座小桥()两岸蜜蜂()在花蕊上休息除此而外,作者为避免重复,有多处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意思,体现了用词的丰富,要提示学生积累,并模仿学习。例如第19课《最大的“书”》6自然段,“脚印”和“足迹”;再如21课《画家与牧童》,大家对画家的画都是溢美之词,作者用“称赞”“夸赞”“赞扬”来表达,避免雷同。教学时要明确提示,丰富词语积累;也学习避免重复的表达。5.口语交际与写话。主题都是“身边的小动物”,可将交际和写话活动整合,安排成一次有趣的写话活动。对于小动物的了解,孩子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细致的观察和体验。我们曾经做过尝试,把小动物带到学校,安排了观察、体验、交际、写话的系列活动,效果特别好。开始的尝试,我们也有些担心,小动物一来是否会搅乱课堂?结果发现,孩子在分组观察亲近小动物时,是那样美妙的一幅幅画面,有的用菜叶试探着喂小兔子,顺势悄悄地抚摸它光滑的毛,胆大的还摸摸小狗的鼻子,说湿漉漉的,像个小扣子。教师指导孩子调动眼耳鼻手观察,还把观察体验填写在“眼耳鼻手脑”的观察记录表中,这样把多感官观察和联想结合起来,孩子有了非常鲜活的体验,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而且内容打上了个性的印记。建议尝试。这样的活动是在切实教孩子学习观察,不是最终追求一个写话结果,所以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过程指导上,怎样观察,如何示范,在分组体验前要及时布置观察任务,指导和跟进小组活动,活动过程教师要做周密安排,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类似这样的体验一学期要搞一到两次,教会学生细致观察。第六单元培养优秀品质1.在对比中体悟,感受人物优秀品质。因为对比中更显人物品质──21课《画家和牧童》呈现了几处对比,是否能捕捉到:大家一致的称赞和小牧童不同的声音;小牧童源于生活的观察和大画家凭借想象的画作;戴嵩的名望和他谦虚的态度;23课《三个儿子》中,有两处:一处是三位妈妈对儿子的不同评价,另一处是三个儿子看到妈妈提水的不同表现,这也正是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缘由所在。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中,也有几处,柜台前的孩子对玩具表现的的喜爱之情“目不转睛、兴奋、专心地盯着小汽车”,可是当售货员阿姨建议买给他时,他却抢着说“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然后“拉着”妈妈离开。这些对比可感受什么?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细致的对比体会,感受人物品质。2.适时补白,体会心理。继续在学文时通过补白,体会人物的所思所想。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