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试论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健康教育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李建新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育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也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途径,在高校培养建设人才的任务中,具有特殊使命。体育的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是必然趋势,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必须更新学生的体育观念,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尽快建立高校体育新格局。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育部制定颁发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纲要》的核心,将体育课程主要使学生获得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扩展到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强调体育课程的健康促进功能。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现状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直接关系着未来高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效益,但近年来,在开展大学生体育教学,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尤其是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1、对现代健康教育的观念认识与理解相对滞后。一方面,在高校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上,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采用的是“体育卫生模式”,没有给健康教育在学科上以应有的“独立”地位;另一方面,在内容结构上,缺乏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认识,仅局限在体育活动、体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层面的认识。2、从事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极为薄弱,课时比例小。有关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内容均由体育教师和心理学教师兼任,由于这些教师受到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讲授的健康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能满足大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由于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比所占比例小,涉及健康教育的内容又占理论课的一少部分,因此影响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3、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单调,缺乏现代健康教育的色彩,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水平。由于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形式单一,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不能实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因而导致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缺乏,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认识、态度和实践还在低水平徘徊,很多人既没有树立现代健康的观念,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而体质下降,精神性和心理性疾病上升。二、正确认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体育教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社”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目的,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以便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的过程。实施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都可产生良好的健康促进作用,但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目的任务不同,而又不能相互替代,需要广大学生从如何通过体育教育达到人体健康的角度加以认识和实践,而不能理解为接受体育教育就等于实现了人体健康或完成了健康教育的学习。学校体育教学可视为健康教育的范围,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可以促进健康教育的开展,通过学生的身体练习,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三、体育教学应加强健康教育的意义目前,高校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实施方法之一还是通过体育教学这一最广泛、最生动、最为学生所熟悉的方式来进行的。它不仅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增进学生的自我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注重了学生健康体魄与人格的培养,使人的身心完美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事关我们民族千秋万代的繁荣与昌盛,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四、建议1、进一步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有机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具有重要的作用,以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育人为宗旨。“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高校体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抵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勇于探索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2、更新体育教学观念,重视体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