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ERP软件系统.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七章 ERP软件系统.doc

第七章ERP软件系统.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章ERP软件系统本章重点了解ERP软件系统的技术特征;理解ERP软件系统的基本框架;掌握ERP软件系统主要功能及其组织;了解ERP软件系统的行业化和产业化特征;理解ERP数据环境的含义及其意义;掌握ERP基础数据设置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7.1ERP软件的技术特征7.2ERP软件的功能特征7.3ERP软件的产品特征7.4ERP数据环境及其设置7.5本章小结7.1ERP软件的技术特征7.1.1ERP中的数据管理技术ERP软件的核心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不仅在企业范围内提供一致的数据环境,而且为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强数据分析功能。ERP功能覆盖企业的各个部门,具有较大的分布处理需求,因此要求系统拥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集成性。以软件系统结构为代表的众多技术近年来在ERP软件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1、ERP的数据管理环境ERP系统的集成性首先表现为一个统一的共享数据库,包括共享的基础数据,以及每时每刻产生的大量的企业业务数据,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实时的数字化映射。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建立了集成的面向分析的决策信息仓库,以及在此之上提供的大量的决策分析工具,它们共同组成了ERP的数据管理环境,如图7-1所示。图7-1ERP的数据管理环境目前,大多数ERP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报表工具支持管理决策工具,这些工具不仅提供了自定义报表工具,更主要的是提供了大量的预定义报表,ERP用户在分析自身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系统提供的报表进行少量的修改或二次开发就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报表,大大提高了报表制作的速度和质量,图7-2为SAP现有报表开发流程图。图7-2SAP报表开发流程图2、数据仓库技术在ERP中的应用数据仓库是一个“以大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附加在这个数据库系统之上的、存储了从企业所有业务数据库中获取的综合数据的、并能利用这些综合数据为用户提供经过处理后的有用信息的应用系统。”如果说传统ERP系统的重点与要求是快速、准确、安全、可靠地将数据存进数据库中的话,那么与ERP系统集成的数据仓库其重点与要求就是能够准确、安全、可靠地从ERP系统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经过加工转换成有规律信息之后,再供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使用。图7-3SAP的数据仓库策略示意图7.1.2ERP软体体系结构的发展为了获得系统所需的灵活性和通讯的方便性,ERP系统已经从集中计算走向分布计算,各软件供应商引入各种技术方法,满足用户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需求,由此促成了ERP软件体系结构的快速变化。同时,企业各类异构系统并存所带来的集成需求,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软件体系结构朝着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1、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虽然软件体系结构已经在HYPERLINK"http://www.itisedu.com/phrase/200602281725525.html"软件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定义。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对软件体系结构进行了刻画。2、软件体系结构的发展历史与最初的大型中央主机相适应,最初的软件结构体系也是Mainframe结构,该结构下客户、数据和程序被集中在主机上,通常只有少量的GUI界面,对远程数据库的访问比较困难。在80年代中期出现了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简写为C/S)分布式计算结构,应用程序的处理在客户(PC机)和服务器(Mainframe或Server)之间分担;请求通常被关系型数据库处理,PC机在接受到被处理的数据后实现显示和业务逻辑;系统支持模块化开发,通常有GUI界面。Client/Server结构是一种灵活的、规模可变的体系结构和计算平台,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1998年,SUN公司首先提出所谓“三层结构”电子商务系统的概念,在其解决方案中,电子商务系统的体系结构被分解成表达层、应用(逻辑)处理层和数据层,三层之间的界面比较清晰,表达层(PresentationLayer)以Web服务器为基础,负责信息的发布;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负责处理核心业务逻辑;数据层(DataLayer)的基础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负责数据的组织,并向应用层提供接口。3、企业集成及其需求的发展(1)点到点的信息系统集成这一阶段的集成方案,属于操作层面的技术方案,企业依赖于自己开发的基于点到点的接口实现数据的集成,这种集成方式需要大量的接口开发和繁重的系统维护,日益增多的系统间的链接,经常导致系统中信息的不一致,并导致了系统间更多的不兼容性以及企业信息系统更大的复杂性(2)企业应用集成(EAI)及其发展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Applicatio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