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路线几何设计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133 大小:8.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道路工程路线几何设计学习教案.pptx

道路工程路线几何设计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二、平面(píngmiàn)线形要素三、直线(zhíxiàn)二、直线(zhíxiàn)的运用采用长直线应注意(zhùyì)的问题最长直线(zhíxiàn)限制最短直线(zhíxiàn)限制四.圆曲线(qūxiàn)2.圆曲线的设计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①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dàxiǎo)均应设置圆曲线。在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与计算行车速度相适应,并尽可能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②各级公路圆曲线的最小半径:a.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以采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b.一般最小半径是指能够满足旅客舒适感和工程量要求时所采取(cǎiqǔ)的半径。c.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指即使在双向横坡的弯道上行驶也能安全、经济、舒适的通过时所采用的半径。圆曲线(qūxiàn)最小半径(1)公路线形设计时应根据沿线地形等情况,尽量选用较大半径。在不得已情况下方可使用极限最小半径;(2)当地形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值;(3)有条件时,最好采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4)选用曲线(qūxiàn)半径时,应注意前后线形的协调,不应突然采用小半径曲线(qūxiàn);(5)长直线或线形较好路段,不能采用极限最小半径。(6)从地形条件好的区段进入地形条件较差区段时,线形技术指标应逐渐过渡,防止突变。③圆曲线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cǎiyòng)大半径。但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几何性质和行车条件与直线无太大区别,容易给驾驶人员造成判断上的错误反而带来不良后果,同时也无谓增加计算和测量上的麻烦。《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径在不宜超过10000m。3、圆曲线的设计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论转角大小(dàxiǎo)均应设置平曲线,而圆曲线是平曲线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路线平面线形中常用的单曲线、复曲线、双交点或多交点曲线、虚交点曲线、回头曲线等中一般均包含了圆曲线。圆曲线具有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性好、线形美观、易于测设等优点,使用十分普遍。圆曲线几何要素(yàosù)的确定4、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jìsuàn)计算(jìsuàn)基点为交点里程桩号,记为JD,ZY=JD-TYZ=ZY+LQZ=ZY+L/2JD=QZ+J/2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jìsuàn)曲线半径:五、缓和(huǎnhé)曲线2、缓和曲线的方程式中:r——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率(qūlǜ)半径L——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A——回旋线参数3、缓和曲线几何要素缓和曲线起点位置:圆曲线内移植:回旋线终点处半径(bànjìng)方向与Y轴的夹角:切线(qiēxiàn)长曲线长外距超距4、主点里程(lǐchéng)桩号计算方法4、设计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各级(ɡèjí)公路的缓和曲线长度应大于等表列值。各级(ɡèjí)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六、平曲线(qūxiàn)测设3、曲线测设方法(fāngfǎ)切线支距法敷设曲线计算方法(fāngfǎ)①用切线支距法敷设回旋线公式l——回旋线上任意点m至缓和曲线终点的弧长(m)②切线支距法敷设带有回旋线的圆曲线公式x=q+Rsinm(m)y=p+R(1-cosm)(m)式中:lm——圆曲线上任意点m至缓和(huǎnhé)曲线终点的弧长αm——lm所对应的圆心角1、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fāngfǎ):①视距包络曲线法②最大横净距法(1)视距包络曲线(2)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jìsuàn)1、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①清除障碍物:(1)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适用(shìyòng):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2)清除距离视点轨迹线小于最大横净距的障碍物。适用:分散障碍物,如独立建筑物等。②分道行驶:二、三、四级公路,在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xiànzhì)路段,若保证2倍停车视距不可能,则必须满足停车视距,同时必须采用严格的分道行驶措施。如设分道线、分隔带、分隔桩;或设成两条分离的单车道。一)、选线的步骤(bùzhòu)/比较结果①Ⅲ、Ⅳ方案过于偏离总方向,虽能多联系几个县市,但对发展地区经济的作用不大,且Ⅳ方案线形标准低,将来难改建;②Ⅱ方案虽路线短,但与铁路严重(yánzhòng)干扰,且用地较多;③Ⅰ方案路线短,线形标准高,用地最省,造价较低,是推荐的优选方案。2、路线带选择: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3、具体定线:是根据(gēn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