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pdf

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为进一步规范我院课程考核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一条课程考核的类型与形式课程考核按考试、考查和集中性实践教学三类分别采取不同的形式。在同一学期开设的同层次的相同课程,一般应按相同标准统考核。(一)考试课程1、考核形式考试课程的考核在课程结束后两周内进行,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或开卷)、上机考试等,变更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形式需经学(课)部负责人审批后于课程结束前两周报教务部备案。2、成绩评定考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计分,最小计分单位为1分。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考试卷面成绩组成。平时成绩要有明确的认定依据(其中包括课堂考勤、课堂互动<含学习态度、课堂提问、课堂测验等>、课外作业等),须在考试大纲中明确,并在首次课堂告知学生,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如下:(1)学位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参照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①含实验的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不得低于50%,平时成绩占30%,非独立设课实验(即课程内的实验、实践、上机等)成绩按实验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相应比例计入该课程总成绩中,具体比例由各学(课)部确定,经学(课)部主任批准后在首次课堂告知学生;②不含实验的课程: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2)非学位课程、非专业核心课程(参照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①含实验的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不得低于40%,平时成绩占30~40%,非独立设课实验(即课程内的实验、实践、上机等)成绩按实验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相应比例计入该课程总成绩中,具体比例由各学(课)部确定,经学(课)部主任批准后在首次课堂告知学生;②不含实验的课程:平时成绩占50%,考试成绩占50%。进行教学改需改变平时成绩比例的课程,由课程归口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教务部审批后方可执行。(二)考查课程1、考核形式考查课程一般在每学期停课前完成考核。教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包括笔试、口试、撰写论文(设计)或调研报告、软硬件制作等。部分理论性较强的考查课程如需进行笔试,也可安排在考试周内进行,具体考核时间由任课教师(命题人)和教务部共同协商确定。2、成绩评定考查课程按百分制、二级(合格、不合格)或五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以该门课程的考试大纲为准。考查课程的平时成绩要有明确的认定依据(其中包括课堂考勤、课堂互动<含学习态度、课堂提问、课堂测验等>、课外作业等),且须在考试大纲中明确,并在首次课堂告知学生。非独立设课的实验成绩按实验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相应比例计入该门课程总成绩中。3、成果要求考查课程必须向教务部提交至少一种学习成果,如大作业、小测验、实验报告、课程论文(设计)、调研报告等。学习成果应当统采用A4、标准试卷纸张或光盘,由教师收集整理后按班级打包,于学期结束前交教务部。成果整理的形式要求如下:(1)考查课成果封面;(2)学生平时成绩报表及单科成绩报表(一式两份,一份装入成果、一份送教务部存档);(3)考核成果。纸质成果按成绩报表上的自然班学号排列整理,电子成果按“班号+学号+姓名”作为文件名保存。(三)集中性实践环节考核1、考核形式集中性实践环节指军事训练、单独开课的实验课程、各类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课程;集中性实践环节的考核形式按各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或相关管理办法进行。2、成绩评定集中性实践环节一般按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分。学生参加了集中性实践环节的全部教学过程且平时成绩合格但最终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可以有一次补考机会,补考按指导教师要求重新补交相应成果后评定成绩。因未参加集中性实践环节的全部或大部分教学过程,或参加了但不按规定时间提交相应成果者,该门课程成绩标注为“缺”,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补考,必须重新参加下一年级该门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如该实践环节在非毕业年级的,应按规定缴纳重新学习的费用,在毕业年级的则须通过办理延长学制取得重新学习机会)。3、成果要求集中性实践环节中各类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必须向教务部提交成果,成果应当统采用A4纸张装订并装入档案袋内(有相应规范的按规范要求提供),由教师收集整理后按班级打包,于学期结束前交教务部。成果整理的形式要求如下:(1)